理事長的話-會員將達四千人 迎向求變新時代
會務報導-天時 地利 人和 臺中市醫師公會 新購七樓會議室 慢工出細活
化解潛在醫糾 醫師不再孤軍奮戰
雲端醫療影像互享 健保署啟用平台
避開雷區快樂執業
勞基法最新修訂 醫療院所共遵守
診所兩頭班 不受輪班制規範
羅倫檭 走出北山 勤耕醫界一片田
智能˙精準˙再生 醫療變身ING
智能領航 中榮打造智慧醫院
發展智能系統 員基醫院新體驗
精準醫學 邁入健康4.0新時代
變形中的手術房 未來手術房 類似電影特效
再生醫療 捲起國際新風潮
推展長照2.0 臺中榮總日照中心 老幼共托共學
宅醫療 觸動人心 走出診間 遇見行醫初衷
另類數學 定義錯綜複雜
死生大事 即時服務 本會熱心公益醫療院所接受表揚
流感、快篩、克流感 診所面對疫情 有功無賞甚至倒貼
臺中醫林 青春演義 筆墨由文青
候診室 化身音樂廳
《莊子兵法》勝出大劇場 黑色喜劇 揭露人性中的幽微與掙扎
臺中市醫師音樂協會 爵士樂團 站上國際舞臺
期待 桌球女力一起來 臺中市醫師公會107年度桌球錦標賽成績揭曉
 
變形中的手術房
未來手術房 類似電影特效

演講者/李佩淵  彰化秀傳醫院院長
整理摘錄/張潔  編輯部

醫學的演進到了二十一世紀,「全人醫療」及「精準醫療」二大主軸,前者是關於我們從人從出生到死亡都可以利用ICT(資訊整合科技)來做串接與解決醫療問題,後者則是現在全世界都在推廣的三個核心概念:predictive(預測性)、preventive(預防性)、以及personalized(個人化),從以前的臨摹到現在的數位模擬、從單純的解剖資料到現在的功能性資料、從靜態數據到動態數據、從以往注重的疾病為準到現在強調病患個體差異性,這些演變都顯示我們的醫療更加以人本導向。
 
資深不一定有優勢 跟上醫療快速腳步

雖然醫療更加以人為本,但是,科技不斷的演進,醫療行為實際上卻可能離人越來越遠,現在已進入三維、數位、雲端時代,當資訊的整合成為常態、當智能工具進入了醫療,民眾開始要求「知」的權利,醫師也不再是獨擁醫療知識的特權階級,隨著科技進展醫學技術與治療方法不斷推陳出新、觀念一再被顛覆,「資深」並不一定有優勢,因此無論老、中、青,每個世代的醫師都必須不斷地重新學習,跟上醫療越走越快的腳步。
 
手術房更是歷經巨變,以往擠滿了主刀醫師、麻醉醫師、實習醫師、護理師等醫護人員各司其職,至今是塞滿了各類螢幕、監測儀、探測器、模擬機。從顯示裝置、控制介面、執行方式這三個層面來探討:
顯示裝置隨著需求而越發貼近醫者自身,將執刀者的視野由螢幕回歸到病人身上,裝置的設計跟著科技發展由「固定式」改為「移動式」再改為「攜帶式」例如平板電腦,接著再演變為「穿戴式」、研發中的「貼附式」、未來的「平面投射虛擬式」以及「空間全息投射虛擬式」;隨著影像越來越多、越來越清晰、越來越貼近,醫師更需要培養「思考」與「整合」的能力。
 
未來開刀房  有可能是CR影像實境
 
顯示裝置的進步亦使得影像資料量大幅增加,滿足了從古至今到未來都有的影像需求,現在我們能將手術前的診斷影像資料、手術儀器螢幕的即時影像資料、手術中開刀者眼中的影像都層層融合,作為參考,未來趨勢更將導入核磁共振影像以看到軟組織、斷層掃描影像以看到骨組織、視覺影像來看到植入物。然而,要將我們以機器獲得的資料與腦中所構想的計劃完美結合才是真正困難的課題,因此逐漸衍伸發展了VR虛擬實境、AR擴增實境、MR混合實境、類似電影特效的CR影像實境、以及空間全息影像,這些新方法目前仍多用於教學示範,尚未普及於臨床中。
 
發展3D導航  可跨國掌控開刀
 
手術的控制介面的終極目標是達到眼、腦、手的三者合一,從觸控的螢幕、穿戴的智慧手套,接下來即將走向虛擬鍵盤與數位手指,然後再由手勢控制逐漸發展為腦波控制,在可見的未來我們不再需要介面,「人」本身就是介面;開刀的執行在以前往往都是一人獨大,計劃者和施作者皆為同一人,隨著時代進步逐漸發展出3D導航、由人計劃但機器施作、機器導引做計劃但由人施作、用AR技術做計劃及顯示但由人施作等各種執行方法,距離的限制越來越小,我們可以跨縣市、跨國、跨洲控制開刀,再來還有更高科技、高精密的內視機器人以及奈米機器人協助手術。
 
AI-Med來自人性  醫療回歸本質初心
 
我們人類的醫療未來是否全掌握在機器手中﹖依照發展的趨勢與速度,到了二十一世紀末,人類醫師已經可以完全不踏入開刀房,一場手術的計劃與執行都交給機器,到了二十二世紀,連醫師都是AI人工智慧機器人,醫院裡可以沒有「人」;高科技發展而衍生的倫理學、自然人醫生面對機器人醫生的平起平坐都將會是重要的課題且「真實得讓你害怕」,如此的發展是否會帶給我們一個無法預料捉摸的未來﹖
 
傳統的醫療是由醫師大量學習,進而在其腦中整合並產生判斷,再給予病患處置,現代的醫療是機器提供病患的精準資訊,醫師再依據做判斷;效率前提之下,醫療從眼神、語言、肢體的接觸轉變為各種智慧介面、數字、訊號,病患依賴醫師、而醫師依賴資訊科技,這樣的醫療未來不僅解構了醫病的界線,也解構了醫療科別與醫師個人之差異。在這當下的我們應該緩緩腳步來思考醫療的「本質」與「價值」,雖然高科技無遠弗屆地平衡了空間還有資源(教育與貧富)的背景差異,但就像那句話所說的「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以初心擁抱AI-Med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