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整理 / 陳倩姿
臺灣高齡化浪潮來襲,醫界走進家戶加入居家醫療照顧長者同時,公會也沒有忽略自家的高齡醫師。九月本會由劉茂彬秘書長與副秘書長林軼群、林銘達和廖倩茹醫師,配合臺中市衛生局高齡執業醫師訪視,拜訪80 歲以上的資深會員,了解需要並表達關懷。他們為付出關懷而去,沒想到帶回的是滿滿的啟發和收獲。
80歲按照人生職場時鐘的計算方式已是午夜休息時段,但是這些資深前輩硬是用運動和工作把人生定錨在夕陽下山前。他們生活規律穩定、家庭生活美滿,每天定量運動持之以恆,保持專業求知熱情,樂在工作。
八十四歲吳善德醫師 最懂日本籍老患者鄉愁
受訪醫生以內、兒科最多,也有外科、耳鼻喉科和專業的健檢診所,多位醫師在原地看診超過30年,他們都身康體安珍惜歲月的禮物,工作是這批老醫師孜孜不倦的活力泉源。
三、四十年在同一個地方開業,和患者一同從黑髮變白髮,許多醫生為已成為老友的患者開著門,因為只有他們最能理解這些患者的家庭、病史和同樣面臨老境的身心狀態。在三民路第二市場旁開業53年、昔日門庭若市的新生耳鼻喉科,目前每個月大約有50多位病患,其中許多是日籍的老病人,84歲的吳善德醫師心繫的是那些找他看病的日本籍老患者,這些異鄉客和老醫師用日語交談日常,是熟悉的安全感,也是另一種鄉愁慰藉。
八十三歲張鍚勳醫師 執行門診手術
除了工作較「輕省」內兒科外,更厲害的是仍然能夠執行門診手術、照顧社區民眾的一雙「外科手」。在當地開業37年、今年83歲的張鍚勳仍然做著外科醫師處理傷口縫合等日常工作,每月有近300名病患,目前以聯合診所方式經營減輕工作量。現在一般皮肉傷的處理或換藥,在社區已難找到外科診所,大都需要跑大醫院,住在臺中市西區的民眾是幸運的,數十年來他們只要找張錫勳診所就一切搞定。
九十一歲黃藩醫師 執業以來全看自費
黃藩早年服務臺中市衛生所,在四張犁一帶租屋做衛生服務。民國48年中部爆發八七水災,土崩橋毀、良田流失地價大跌,一坪土地跌到九十塊,當時黃藩擔任衛生所主任薪水每個月大約二百九十元。他立即建議衛生局買地蓋醫療巡迴站,錢不夠到處想辦法,找更便宜的地段、用水災衝垮的土塊厝填地基…。巡迴站落成,設有保健門診內科、兒科、防疫、樂普、助產士接生、家庭訪問…等。這個診所就是現在位於后庄路上的四民衛生所,黃藩是該所的創辦人。 追隨黃藩的病患以現在的話來說可稱做「鐵粉」,因為他執業以來全部看自費,從未參加勞保和健保特約,「太麻煩了,平實有效最重要,只要病好得快,患者就有信心,何況我也不求多,一天二十多個患者也就夠了,其他時間拿來運動和過日子。」
年輕時喜愛運動 推行樂在工作
「我們應該要推行樂在工作的價值」,帶隊的劉茂彬有感而發,老醫師終身敬業的生活態度讓他很有感觸,「人生中設定目標,想辦法達到目標的過程就是一種快樂。」
醫師是長壽職業 沒有退休選項
這些高齡醫生的生活和看診情況各不同,相同的則是精神飽滿有活力,在被問到有無退休計劃時,答案則一致,「沒有這個選項」。 「醫生是個長壽的職業」林銘達副秘書長在拜訪後有所感觸,好好保養自已,終身服務不是夢。目前本會70歲以上仍然執業的醫師有156位,80歲以上有23位,他們注重運動養生、樂在工作,身心靈活不知老之將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