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林慧茹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眼科主任
許多人被近期的一則新聞所震撼,是一位四個月大的女孩,因為眼癌失去雙眼,全家也因此生活陷入窘境。這個事件喚起大家再一次對孩童眼球疾病的關注。報導中的女孩,是罹患視網膜胚胎細胞腫瘤(Retinoblastoma)。
Retinoblastoma 是由眼球內視網膜胚胎細胞發出的惡性罕見腫瘤,大多在一到二歲被診斷出,發生率約每一百萬人中有十一個人,其中又有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為雙側性。視網膜胚胎 細胞腫瘤是先天性疾病,在胚胎時視網膜就開始起了變化。罹患這個病的孩子,之後大多生命能保存下來,但視力的保留就十分有限。
網膜胚胎細胞腫瘤 大多是基因缺陷
這 類病人中約有一半有基因上的缺陷,這個與Retinoblastoma相關的基因是在人體第十三對染色體上(13g14)是第一個被發現的腫瘤抑制基因 (tumor suppressor gene),它又與一個重要的two-hit model(當一對基因中的,一支對等基因allele有病變時,會在另一個對等基因allele也產生變化時發病),這是癌症基因史上,重要發現的里程 碑,華人科學家李文華院士(現中研院院士),是這個基因的發現者,李院士也是現任的中國醫藥大學校長,這是華人之光。
在治療 Retinoblastoma中,較小的腫瘤可用雷射治療或冷凍治療,但較大的腫瘤 就需摘除眼球之後再置入活動式眼窩假眼球,以防上眼球萎縮。也有用放射治療,直線加速器治療,或化學治療,也有人作患部動脈血管之導管置入作氣球充氣並作 局部化學治療,以求治療得更準確且副作用最小,甚至質子治療(proton therapy)也被用來治療Retinoblastoma,這些治療都是期望,能保持性命外,也能儘量將眼球的傷害到最低。
這些孩童在 治療後,後續需面對的問題就是,外觀的改變造成自身自信及內心的改變,此外還常在孩童進入學校後,因為人際的關係上,造成孩童及家人的心理壓力,因此這類 病人在病情穩定後,醫師就需開始作眼窩重建的工作,讓眼窩的萎縮降到最小,而現今的義眼技術,也能讓病人有在外觀上的影響降到最低,但這些都需儘早介入進 行,才能避免眼窩攣縮。之後孩童還需面對,生活上的適應,也培養將來能獨立生活的能力。
視障生學習困擾社會應多予協助
近來大家都 在網路上,和電視上看到一個感人的小小鼓手紀實短片,影片中的主人翁呂岳駿是因為腦瘤壓迫到視神經而甚失視力。影片的主題是:「只要相信自己,就一定能做 到」。呂岳駿是臺中啟明學校八歲的視障生,他為了圓當一個鼓手的心願,克服許多困難,非常努力學習,這個影片表達了,視障生的苦楚及家人的心酸。但也是藉 著家人的鼓勵,社會上眾多人的幫忙,成就了這個感心的事件。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看了都非常感動,也如同現場許多觀眾一般,流下感動的淚 水。以眼科醫師的立場,最先想到的就是如何以專業幫助這樣的孩子。現在於視障生的輔導上,政府社福單位及許多民間團體,都開始介入,期待對這樣的孩子儘早 提供良好的教育及輔助,讓他能成功的踏入社會,有自己人生,社會福利這個部分在許多歐美國家及澳洲,都有比我們國家更多的輔導機制,是我們現有的制度中, 望塵莫及的,須繼續努力。但以現在的狀況下,醫師及各單位還均會盡力提供病人,最佳的輔助,也希望家屬和孩子及早「走出」來。
瞳孔看起來白白的 趕緊到眼科檢查
或 許有人開始擔心,這些疾病如何及早發現。Retinoblastoma最早出現的症狀是一開始瞳孔有白色反應(white pupil),瞳孔看起來白白的。但是並非white pupil就是Retinoblastoma。但white pupil有一些疾病要作鑑別診斷,除了要懷疑Retinoblastoma外,還可能是先天性白內障、視網膜病變等,所以看到white pupil是需轉介到眼科檢查的。
眼科的腫瘤,除了Retinoblastoma外,較可能還包括轉移性癌症,如肺癌及乳癌的眼球轉移。 最近在本院就發現一位婦人,瞳孔旁有一個白點,結果在作細胞病理檢查後,確定是肺癌轉移。另外眼球還可能見到黑色細胞瘤,這較常在大人中見到,會在眼球見 到色素的異常,較多發生於脈絡膜或虹膜上,通常成長得很慢,且很少有症狀,通常是在例行眼科檢查中由眼科醫師發現的。另外還可見眼睛淋巴瘤,這可能是身體 淋巴瘤的一部份,也可能是原發性眼球的淋巴瘤,也是需再做全面的檢查。
適度的保護眼睛,均衡的飲食,定期的檢查,這些才是保護眼睛的不二法門。期望新一代對眼睛傷害最小的光源的普及運用的時代早些來臨,這是一個可期許的未來。
藍光無所不在 可能對視網膜傷害
除 了這些罕見的疾病外,大家近來更關心應該是「藍光」對眼睛的傷害。科技發達使我們生活中藍光無所不在,這個主要來自於LED(Light- Emitting Diodes)燈。LED燈因為省電,環保、造價便宜、耐用。所以於日常生活中,大到整面醒目的廣告牆,臺北燈會中福祿猴主燈內,出現的柯P搔頭影像,你我手術室的無影燈,再到日常生活的電腦螢幕,及我們都常帶在身邊,時時須滑一下的手機,都有LED燈,LED燈源真是無所不在。從他們的股價也可知,他們運用的多廣。
那麼LED又和藍光有什麼關係呢?LED是採用蕊片散出藍光,再透過一層黃色螢光塗層之後,散發出我們可見到的白光,藍光的 波長在460-500mm,這個波長的藍光,已知會改變退激素(melatonin)的產生。因此會干擾細胞的正常循環(sleep cycle)。至於藍光對人類水晶體及視網膜的傷害,因為還沒有長期且大規模的研究,很難下定論。
3C產品過度使用仍然令人擔心
許 多小型的研究,指出眼睛組織不會受到LED燈的傷害,但這些研究能提供的資料仍有限。在老鼠的實驗中已經發現,LED燈會造成視網膜細胞的氣化壓力而造成 視網膜的傷害,且此傷害為不可逆的,因此不可不慎。已經有研究,朝向設計以對眼睛無害「光譜」來產生光線。但光線並非全沒好處,新加坡的研究發現戶外(充 滿自然藍光)活動可以減緩近視度數增加,雖然其中的機轉仍然不知道,但新加坡做的研究已經證實。所以藍光有一體的二面,適度的戶外活動,不要過度的直接暴 露於藍光下,才是正確的。
除此,用3C產品太多的「excessive screen-time」會造成眼睛許多症狀如乾澀、酸痛。雖然有些研究發現眼睛有各種對光線自然屏障的保護作用,所以有學者認為,除非大量的使用3C產品,才會造成眼睛的傷害。但3C產品的過度使用,仍然令人擔心。大家常會懷疑,抗藍光眼鏡或是一般的遮光眼鏡,對眼睛是否有保護作用?這部分雖然沒有廣泛 且長期的科學研究支持,但就已知的報告及現有的論點,我們知道這些保護裝置的使用,應該是有一點「意思」的。
葉黃素對眼睛病變 預防重於治療
又 時常有患者詢問「葉黃素」及「蝦紅素」等的食用,是否就能避免藍光的傷害。我們首先了解,「葉黃素」是存在於眼睛的水晶體及視網膜、黃斑部。葉黃素在體內 是不會自然產生的,但攝取太多也不易排出。正常情況下,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多攝取深色的蔬菜及水果是好的葉黃素來源。額外的攝取,需要考量的包括,製劑中 會添加「賦形劑」,還有攝取量等因素,也需多考量,此外葉黃素對眼睛的病變,可能只有部分預防並無治療的作用。
目前 OLED(organic LED)的發展以及商品化,以趨成熟。顧名思意,OLED的光源並非藍光,而是由半導體技術產生光線,現在大尺寸且曲面的OLED螢幕,已經由科技大廠發 表,另外還有最近熱門的鴻海及夏普結盟將量產的IGZO ,這也許是未來科技的另一片藍海,也是眼睛能少於藍光傷害的另一個避風所,當然一切仍待觀察及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