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的選擇
與疾病發生有關聯性
多吃天然食物
避免踩到食安地雷
文 / 顏宗海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
不斷被媒體一一披露的食安新聞,讓國人漸漸了解,食物的選擇與疾病的發生具有一定的關聯性,要如何吃得健康,並避免踩到食安地雷,是值得大家共同關心的切身議題。
健康飲食 減少慢性疾症的發生
目前已知經由健康的飲食控制及不抽煙不喝酒,可降低約70%的癌症及慢性疾病發生率。因此,本文介紹幾種飲食方法及烹調方式,提醒民眾如何吃才能減少慢性疾症的發生率:
高溫烹調越長 致癌物質越多
一般而言,凡是超過100℃以上的高溫烹調方式如油炸、油煎、大火快炒或燒烤等,會讓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質的分子結構改變,產生危害人體的致癌化學成分,維生素及礦物質也會因高溫而流失,產生食物高溫劣敗的現象。高溫烹調的時間越長,產生有害的致癌物質會越多,尤其是焦黑的部份毒素最多,因此建議民眾,少吃食物焦黑的部分。高溫烹調食物時,因油脂加熱會有多環芳香碳氫化合物(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的煙霧產生,多環芳香碳氫化合物為世界衛生組織認定的第二級致癌物(2B),因此建議民眾烹調食物時,須打開抽油煙機,以減少罹患肺腺癌的機率。
選購肉品 注意農產品履歷標章
牛、羊、豬、雞、魚、豆類等蛋白質類食物經過高溫烹調後會產生高濃度的異環胺(heterocyclic amine)。世界衛生組織將異環胺列為第二級致癌物(2B),動物實驗顯示長期大量暴露於異環胺會增加大腸癌、乳癌等癌症的發生率。
牛豬羊雞等肉品中可能殘留抗生素、環境荷爾蒙;海產類可能會有殘留的金屬、殺菌劑、除藻劑或抗生素,建議民眾選購這些產品最好認明有臺灣優良農產品(Certified Agricultural Standards, CAS)或產銷履歷農產品(Trace Agriculture Product, TAP)標章。另外,建議民眾少吃肥肉、雞鴨皮、雞屁股、雞脖子、內臟等易累積藥物及環境毒素的軟組織。
炸烤肉類 設法降低異環胺
為了降低炸烤肉類中的異環胺濃度,有幾種食物處理方式可供參考:
深海大型魚 容易殘留甲基汞
多吃魚有助於心臟血管及腎臟疾病的防治,研究顯示多吃海魚的人得到乳癌、前列腺癌、胰臟癌及大腸癌的機率較低。這些可能與魚油中的不飽和脂肪酸有關。但要注意的是,鯨、鯊、旗魚、鮪魚等深海大型魚容易殘留甲基汞,甲基汞具有神經毒性,長期大量暴露可能會影響孩童的大腦智力發展,嬰幼兒及孕婦都不宜大量食用,因此建議民眾選擇小型魚類來取代大型且瀕危的魚種。
澱粉食品 高溫油炸產生致癌物質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警告澱粉類食品經過高溫油炸,會產生大量的致癌物質丙烯醯胺(Acrylamide)。世界衛生組織亦將丙烯醯胺列為第二級致癌物(2A),在動物實驗中發現長期大量暴露於丙烯醯胺會增加罹患癌症的風險,丙烯醯胺也有神經和生殖毒性。為了減少暴露於丙烯醯胺,有幾點建議可供參考。
一、調整飲食習慣,少吃高溫油炸食品(如油條、薯條及洋芋片),改以清蒸或水煮的健康烹飪方式。 二、不要將油炸食物切得過薄,也避免將油溫燒得過高,或者油炸時間過久。 三、炸或烤食物時,建議烹調至表面金色即可,避免過度烹調至棕色,因為顏色愈深代表丙烯醯胺含量愈多。 四、食品在炸烤前避免沾上糖粉或糖漿,以減少丙烯醯胺的產生。 五、馬鈴薯最好是儲存於略高於8℃的陰涼處,並且先煮熟或切塊泡在水中,再進行烹調,也可以減少丙烯醯胺的產生。
黃麴毒素 認定為第一級致癌物
建議不要一次購買大量食品,因為食材若未適當保存可能會有微生物汙染的問題,會影響身體健康。食物在溫暖潮濕地區,容易引起黴菌污染,舉例來說黃麴毒素(Aflatoxin)是引起肝癌的主要原因之一,黃麴毒素被世界衛生組織認定為第一級致癌物,會抑制免疫力,引起肝炎,可使肝細胞突變成癌細胞,若有酒精或病毒性肝炎的促進,則會大大增加罹患惡性肝癌的風險。
黃麴毒素黴菌最佳生長環境為相對溼度85%及溫度28 ℃以上,溫度12℃以下雖會長黴,但不會產生毒素。因此花生,花生醬等相關製品須放置冰箱冷藏,以避免被黃麴毒素的污染。另外,咖啡是許多人的最愛,但若不當保存,常受到赭麴黴菌污染,產生赭麴毒素(Ochratoxin)。世界衛生組織將赭麴毒素列為第二級致癌物(2B),赭麴毒素亦會增加癌症發生率,並引起腎臟疾病、尿毒症、也可能造成婦女流產及畸形兒產生。赭麴毒素黴菌最佳生長環境為相對溼度18.5%及溫度25℃以上,低溫保存時則不會產生毒素。因此建議民眾最好將咖啡豆或咖啡粉保存在冰箱中,以避免赭麴毒素汙染。
咖啡若不當保存,常受到赭麴黴菌污染,產生赭麴毒素(Ochratoxin)。世界衛生組織將赭麴毒素列為第二級致癌物(2B),最好將咖啡豆或咖啡粉保存在冰箱中。
加工肉品 含致癌亞硝酸鹽
加工肉品(如烤香腸、臘肉、火腿、熱狗、培根等)受到許多民眾的青睞,但這些食品都含有防腐劑硝酸鹽及亞硝酸鹽,經高溫調理後會有亞硝胺產生,此外,鹽醃的鹹魚、肉類及醃漬物如鹹蛋、豆腐乳、豆辦醬等也含有亞硝胺。亞硝胺為強烈致癌物質,其不同的化合物成分分別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第一或第二級致癌物,亞硝胺與口腔癌、食道癌、胃癌、孩童血癌及鼻咽癌的發生有關。
為了避免亞硝胺的暴露,建議最好能配合新鮮蔬果或綠茶一起食用,另外,含亞硝酸鹽食品最好不要與富含胺類的魷魚、秋刀魚、干貝、鱈魚等海鮮同時食用,以避免大量的亞硝胺合成。另外,乳酸飲料如養樂多、優酪乳、可爾必思等會增加亞硝胺的形成,最好避免與加工肉品同時食用。
蔬果食用前 清洗去除農藥殘留
從賣場購買的蔬菜水果,可能會因農藥的不當使用,造成農藥殘留,因此購買的蔬果在食用前須確實的清洗。去除農藥殘留最好的方法是將蔬果浸泡在滿水的盆子,維持流動清水洗15分鐘以上,若有凹凸不平的表面再以軟毛刷清洗,並將凹陷的蒂頭或葉菜類接近根部的莖切除,即可將農藥殘留降至最低。坊間流傳的撇步如使用鹽水,蔬果洗潔劑,小蘇打,洗米水等來清除殘留農藥,其效果皆不如流動清水來得好。
多吃天然食物 少吃加工食品
「多吃天然食物,少吃加工食品」是保健養生的不滅定律,也是已故俠醫林杰樑教授經常叮嚀國人的一句話。雖然食品添加物有其存在的必要,衛生福利部也訂出了17類,共約800種的合法添加物,但是過去衛生主管機關稽查時,還是發現有少數業者違法過量使用食品添加物,或違法添加未被核准的化合物,甚至擅自使用工業等級的添加物來替代食品等級。民眾若長期大量暴露於黑心食品,可能會產生不可逆的身體傷害,因此多吃天然食物,少吃加工食品,才可以避免踩到食安地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