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神同行
寺廟創設智能健康促進中心

文/林文元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社區暨家庭醫學部部主任
王牧羣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智能健康促進中心主任
蔡佩珂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社區暨家庭醫學部管理師

 
編按:
臺中市65歲以上老年人口約有38萬名,其中有17區已超過1萬人,預防老人衰弱議題漸趨重視。109年底,中國附醫加強結合AI應用,帶著智慧化服務設備走入社區,首創寺廟「智能健康促進中心」,關懷市民健康從基層做起。

為加強醫學中心全方位醫療保健服務的功能,本院長期結合社區資源,廣泛深耕社區營造據點,並連結本院開發之「中國醫點通」APP及「中亞健康網」,將醫療照護延伸到社區,在此綿密的社區網絡及優質的社區團隊推動經驗下,為未來社區服務、教學及研究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智慧化時代來臨,為提供民眾更有效率的健康促進及醫療品質照護,本院加強結合AI應用,朝向智慧社區方向發展!


智慧社區健康平臺架構
本院參考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中的「三段五級」的概念,從健康、亞健康到特定疾病族群民眾,都希望能夠利用AI的方式照顧到所有族群,同時期能達到以下目的:
1. 落實臺中市政府共融、共好、樂齡城市之市政目標。
2. 加強醫院診所合作關係,落實分級醫療政策。
3. 符合WHO高齡整合照護指南ICOPE。
4. 帶動當地社區活力。
5. 協助社區民眾自我健康管理與健康促進。
6. 透過大數據分析規劃符合民眾需求的健康促進活動。
7. 提供有感的醫療群服務。

智能健康中心的設立,是希望透過簡易的健康篩檢了解自身狀況,提前預防疾病發生。本院規劃「智能健康促進中心」為社區個案篩選的重要據點,中心設置多項智慧健康評估工具,經評估具有醫療需求的病人,適時提供醫療介入。另也設計多項健康促進空間,融入「老少共學」之精神,加入多媒體、健康互動課程。了解自己身體狀況,將健康保健概念融入日常生活,讓預防醫療取代治療,活得長久又健康!


健康檢測造福社區民眾
本院秉持企業社會責任理念,以關懷利他為初衷。109年12月,以北區作為智慧社區發展的起點,與臺中市北區元保宮攜手建置第一個「智能健康促進中心」。
元保宮主祀保生大帝,為傳說中的醫藥之神,建廟兩百多年,為地方信仰中心,有感於元保宮信眾對身心健康祈求與盼望,廟方提供「智能健康促進中心」場地與志工協助等,期望信徒在心靈安穩與平靜外,也造福更多信眾與社區民眾。
現場提供生理檢測(血壓、心跳、血氧、身高、體重、體脂肪、握力)和步態分析兩大檢測區外,更針對高齡長輩重視的跌倒、失能、失智、憂鬱、營養、衰弱等納入評估。檢測結果都可在「中國醫點通」APP完整記錄,讓民眾長期掌握健康狀況,並與臺中基層院所合作,適時轉介民眾到診所診斷與評估,落實分級醫療政策。並每週舉辦固定場次講座,邀請不同專業領域的講師,分享民眾關切的醫藥常識,期望將預防保健概念融入日常,積極落實智能健康促進的理念與精神。


早期失智傾向約佔三成
肌少症和失智症將是未來AI與雲端智慧應用的重點主題,患有肌少症的人,易罹患失智症,因為缺乏肌肉常會讓人覺得疲倦、行動受到限制,即使原本心智正常,因為身體不活動,心智退化速度便會加快。該中心引進最新的體感遊戲與健身魔鏡,不定時搭配專業教練與復健人員帶領的實體教學課程,期望藉由「智能健康促進中心」成立,也能幫助銀髮族健康老化與延緩失能。
臺中市約有38萬名的65歲以上老年人口,在29個行政區中,有17區的老年人口已超過1萬人,老人衰弱議題漸趨重視。營運期間,受檢老人中有56%高血壓,和全國相當;早期失智傾向約佔3成,肌肉無力者也有2成,比例皆不低,需要進一步轉介專科醫師確診,表示社區化健康促進建設的重要性。
本院為打造智慧健康社區,透過大數據技術將AI融入社區經營,以元保宮本院首座「智能健康促進中心」作為出發點,除能照顧鄰近區域民眾健康需求外,更期望能回饋社區帶給地方健康與活力,希冀由「智慧醫院」延伸至「智慧社區」,最終達臺中市政府「智慧城市」的施政目標。

圖說:
1. 本院「智能健康促進中心」於去年12月9日揭牌正式啟用。
2. 生理檢測區結合AI雲端智能。
3. 結合智慧功能的體感遊戲機。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智能健康促進中心
位址:404台中市北區梅川西路三段109號(元保宮右側2樓)
開放時間:週一至週五 8:0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