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整理 / 編輯部
國84年健保在當時行政院長連戰拍板下突然一夕上路,醫界措手不及怨聲四起,當時的醫界還不知道,這個被罵到臭頭的政策即將迎來臺灣醫界十年榮景大爆發、成就舉世欽羡取經的醫療奇蹟;更不知道,這個制度將在20年後讓醫界走到五大空、醫師淪為需要為業績負責的廉價勞力。健保實施22年,在價與量連動、資源分配失衡的制度下,畸形醫療生態連自己都看不下。改革,是醫界共識。
輕症門診往大醫院集中,重症醫療失衡是問題的本源之一。依照健保局預估,未來大醫院的門診量將持續成長,以全台每日門診量100萬件計算,預計至109年醫學中心每日門診量將增加3.1萬件。正本清源,落實分級醫療及雙向轉診成為健保改革的第一歩。 去年(105年)10月,健保署在台大國際會議中心舉行「推動健保法43條分級醫療公聽會」,參與者包括醫界學者付費者代表和立法委員等,為落實分級醫療轉診制度改革拉開序幕,朝「建構社區醫療照護體系,建立以社區為主體的醫療體系」邁開腳歩。最終希望讓輕症回到社區,減輕醫學中心一床難求、醫護人員過時過勞現狀,回歸教學研究和急重難症照護本質。至於壯大基層和社區醫院的照護體質,則包含鬆綁健保給付基層醫療項目、開放設置單科醫院、推動聯合診所等,強化不同醫療層級的垂直合作,讓病人願意就近看病而不擠大醫院。4月15日分級醫療正式啟動。 這次是玩真的?許多人心中有疑問。但是,在基層與地區醫院尚未準備好之前,改革經得起猛藥嗎?改革歩歩為營,就怕病急亂投醫、治絲益棻。從中央機構、醫師全聯會,到各地方公會,改革已是共識,雖然預料的雜音和困難不會少,但在健保不能倒的前提下,今天不做,明天的代價將更大。
提升基層服務量 約15.8億元
健保制度不完善 六年來首要關注課題
醫療費用成長率超過7%,而健保總額成長率4%左右甚至更低。選前小英總統在醫界的說明會中曾質疑「為什麼健保給付要打折?」台灣信任度調查中提到,民眾最信任的職業是醫師,而相對的醫界對健保悲觀則超過九成,某種程度上醫療服務可以說是被健保以不公平的方式賤賣了,也無怪乎醫療人員過勞事件頻傳。所有的問題都很清楚的指出健保總額成長,永遠跟不上支出,如何把餅做大,要求健保制度的完善,是我這六年首要關注的課題,更應是我們醫界未來努力的方向。
調整部分負擔,引導民眾轉診就醫
調高醫院重症支付 約60億元
強化醫院與診所合作,提供連續性照護 約4億元
提升民眾自我照護知能
加強醫療財團法人管理
更詳細內容請上衛福部官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