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熊昭
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張毓宏 中國醫藥大學公共衛生學系、范辰蔚 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曾鈺珺 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詹惠婷 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 至2025年 美國醫師缺口約13萬名
2006年世界衛生組織提出醫療人力移民的全球化現象,醫師短缺的現象不僅是開發中國家面臨的問題,已開發國家如美國、加拿大、德國、英國、澳洲、紐西蘭等國也有部分專科醫師缺乏。如美國醫學院協會(Association of American Medical Colleges,AAMC)2012年的報告指出,2000至2010年間,美國整體醫師雖增加22.2%,但尚在執業(領有醫師執照且每週至少工作20小時之醫師)的內科、婦產科、外科、兒科醫師增加幅度均偏低1。若考量未來人口老化問題,醫師需求將會大增,根據AAMC的推估,至2025年美國醫師的缺口約為13萬名,其中外科等專科醫師失衡的現象更加嚴重2。
近年來 臺灣專科醫師工作負荷過重
我國自1980年代為了提升醫師素質與均衡分布,實施「醫療保健計畫-籌建醫療網計畫」3,至1990年代醫院家數及床數快速增加。此外,全民健保的開辦,及醫學生每年培育總數的增加,使得我國醫師人力一直都呈現穩定的成長。
近年來,由於我國醫療人員面對頻繁的醫療糾紛訴訟及巨額賠償、健保給付與醫師產能不對等之問題,各專科別之人力發展亦隨之產生改變。工作環境較艱困的專科醫師,如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急診科等基礎照顧科別,皆有工作負荷過重、人力不足或醫師離開原有專科及停止較辛苦的產科服務等情形4-5。
另一方面,伴隨著我國社會人口結構的轉變及疾病型態的變化,民眾對於西醫的醫療服務需求量及類別也受到影響。由此可知,健康照護體系的醫療供給、需求及照護品質將面臨嚴峻的挑戰,如何透過醫事人力的培育及合理分配,將是未來的重要課題。
至2032年 臺灣五大專科醫師大缺人
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2013年所進行之「西醫師人力發展評估計畫」及「內、外、婦、兒及急診專科醫師人力評估及醫學生選科偏好評估計畫」的研究結果顯示,在人口老化及醫療需求增加而西醫師工作時間(本研究經調查推估之西醫師平均每週工時為60.2小時)不變的情況下,依照近年的供給與需求趨勢推估,至2032年西醫師總體執業人數是足夠的;但研究也發現,如果醫療制度、醫療提供模式、民眾就醫習慣及醫療利用成長幅度維持不變,隨著醫師人力高齡化而造成工作時間縮短的影響,估計至2032年時,可能全國總體西醫師執業人數足夠,但實際提供的服務量不足,而有人力短缺的情況。
至於內、外、婦、兒及急診科醫師人力推估的部份,在考量扣除工時過低之醫師、各專科間互相提供之服務量等因素後,至2022年的五大專科醫師人力短缺(高、中、低推估)如下 :
內科:約缺少2,848-3,527位醫師
研究發現內科專科醫師人數雖穩定增加,但趕不上人口高齡化而疾速上升的醫療需求;若以內科醫師每週平均工時64.9小時計算,內科人力至2022年時將缺少約2,848-3,527位醫師。
外科:約缺少1,044-1,519位醫師
若以外科專科醫師每週平均工時74.6小時計算,研究發現至2022年外科醫師將缺少約1,044-1,519位,主要是受到醫療糾紛的案件數增加及每年醫師增加人數逐年下降的影響。
婦產科:約缺少46-216位醫師
若以婦產科專科醫師每週平均工時63.6小時計算,研究發現至2022年婦產科醫師約一半為60歲以上的高齡醫師,再加上醫師每年增加的人數逐年下降及少子化的影響,醫師人力將缺少約46-216位醫師。
兒科:約缺少44-361位醫師
研究發現兒科專科醫師人力呈現穩定增加。雖然兒童人口因生育率降低而逐年減少,但由於平均每位兒童的醫療需求隨著國民平均所得上升而增加。若以兒科醫師每週平均工時為58.4小時計算,至2022年時可能有人力短缺現象。若考量兒科診所也提供20歲以上民眾之醫療服務,則兒科人力缺615-1,127位醫師;若考量兒科診所僅提供20歲以下民眾之醫療服務,則缺44-361位醫師。
急診科:約缺少532-604位醫師
研究結果發現急診專科醫師每週平均工時為54.0小時。另外,急診科專科醫師人數每年穩定增加,雖然未來需求亦有增加,若考量其他科別醫師對於急診服務的投入,至2022年時急診人力尚能維持足夠。但若依照目前公布之緊急醫療分級評鑑標準,則未來人口需要更多的急診醫師,至2022年時約缺少532-604位醫師。
年輕醫師對風險較高之科別卻步
另一方面,根據2013年國衛院的「PGY 醫師選科意願調查」結果顯示(圖1),年輕醫師有興趣的前五名專科分別為內科、家庭醫學科、外科、兒科及急診醫學科,婦產科則排在第七位,但若考量醫療糾紛、薪資報酬、生活品質等因素,五大科的排名皆往下掉,其中外科下降至第12位、婦產科更是掉到第17位。顯示年輕醫師處在目前的醫療環境,會對風險較高的科別卻步。
隨著臺灣進入高齡化社會,在人口老化、醫療需求增加的前提,如果醫療制度、醫療提供模式、民眾就醫習慣及醫療利用成長幅度維持不變,估計臺灣未來「醫療需求的成長將大於供給的成長」,造成醫師增加的速度趕不上民眾就醫的成長速度。因此,如何透過制度設計,在供給端留住急重症、醫療風險較高科別的醫師,避免人力流失,而在需求端透過政策引導病人分流及教育宣導減少民眾的醫療浪費,則有待政府、醫療提供者及民眾一同努力。
參考資料:
1. AAMC. 2012 Physician Specialty Data Book. In. Washington D.C.: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Medical Colleges; 2012.
2. AAMC. Fixing the Doctor Shortage Available at: https://www.aamc.org/advocacy/campaigns_and_coalitions/fixdocshortage/. Accessed 10/17 2013.
3. 江東亮. 台灣地區的醫師人力政策:1945-1994. 中華衛誌 1995;14:383-391.
4. 黃宇潔. 找不到人接生 婦產科出現醫師荒. In: TVBS. 台北; 2013.
5. 游文寶. 發燒42度被3次轉院病童像人球互踢. In: 聯合報. 桃園; 2013
BOX:
2022年的五大專科醫師
人力短缺推估
內科
若以內科醫師
每週平均工時64.9小時計算,
至2022年時將缺少約2,848-3,527位醫師。
外科
若以外科專科醫師每週平均工時74.6小時計算,至2022年時將缺少約1,044-1,519位醫師。 婦產科
若以婦產科專科醫師每週平均工時63.6小時計算,至2022年時將缺少約46-216位醫師。
兒科
若以兒科醫師每週平均工時為58.4小時計算,至2022年時將缺少約44-361位醫師。
急診科
若以急診專科醫師每週平均工時為54.0小時。至2022年時將缺少約532-604位醫師。
表 PGY 醫師選科意願調查
序 考慮生活品質資報酬
位 及醫療糾紛等因素
1 內科
2 家庭醫學科
3 外科
4 兒科
5 急診醫學科
6 骨科
7 婦產科
8 皮膚科
9 復健科
10 眼科
11 整形外科
12 耳鼻喉科
13 精神科
14 神經科
15 放射診斷科
16 麻醉科
17 泌尿科
18 神經外科
19 解剖病理科
20 放射腫瘤科
21 核子醫學科
22 臨床病理科
23 職業醫學科
序 考慮生活品質資報酬
位 及醫療糾紛等因素
1 家庭醫學科
2 皮膚科
3 復健科
4 內科
5 兒科
6 眼科
7 耳鼻喉科
8 急診醫學科
9 精神科
10 放射診斷科
11 骨科
12 外科
13 泌尿科
14 麻醉科
15 神經科
16 整形外科
17 婦產科
18 放射腫瘤科
19 核子醫學科
20 解剖病理科
21 職業醫學科
22 臨床病理科
23 神經外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