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公會 扮演政府的智庫
永遠依靠的家 臺中市醫師
醫情七十載 共創宜居健康城
群醫庇臺中七十年 公會松齡
公會領航 行醫者的陸上光
兵庫縣醫師會姐妹會 有志一同 姐妹會互相支援
沖繩縣醫師會姐妹會 情誼深厚 獻上最誠摯祝福
25,550個日子 杏林白袍耕耘不輟 堅定信心 共創公會美好未來
蒔栽杏林七十載 七十載足跡 醫心永續
民國85年~94年 醫界總動員 抗爭、救災又抗煞
民國95年~104年 美醫旋風 醫界五大皆空
臺中市醫師公會 九大社團
有你真好 臺中醫情70年
分享榮耀 公會舉足輕重
防崩止壞 挽救臺灣醫療
筆耕演講 無私奉獻新知分享
成長傳承 願公會隨心所欲
公會榮景 歷史共同記憶
公會七十歲 充滿智慧的年齡
敬理監事 當年三杯對一杯喝醉了
醫療路上 公會給我偌大助益
同心協力 公會是醫師的堡壘
公會茁壯 長江後浪推前浪
因為有你 精彩從不缺席
經驗傳承 讓我邊做邊學
變化太快 兒科要多角化經營
見證歷史 七十寒暑任重道遠
執業燈塔 也是感情聯繫連絡站
會員靠山 最可依賴的HOME
按100個讚 公會做很多事
白袍雖褪色 我們仍是一家人
憶往迴聲 這世間任何事
醫療奉獻 典範殊榮
二十年前 咱的腳步咱的情
時代轉折點 我綁頭巾上街頭
觀今追昔 行醫歲月五味雜陳
首創服務 不求回報 換得許多真心好友
35年情緣 我的心住在這裡
姐姐妹妹站起來-我們把先生帶出診間
地區醫院 美麗與哀愁
成立聯合診所 人生多自由
診所篇-小鯨魚搏浪 要為成功找方法
醫糾篇 動輒挨告
教育篇 醫療品質 醫學教育的最終目標
勞工保險篇 回首如夢魘 臺灣醫療溫水煮青蛙
內科醫院篇 內科退潮 年輕醫師佇足
內科診所篇 五大科醫師人力短缺的後遺症
外科醫院篇 外科斷層
外科診所篇 診所篇
婦產科診所篇 青黃不接
婦產科醫院篇 婦產科演進 見今思往不忘初衷
洗腎篇 洗腎(血液透析) 37年來的演變與展望
兒科醫院篇 兒科困境 一群沒聲音的弱勢
兒科診所篇 臺灣少子化 醫界全面性衝擊
皮膚科 皮膚科難纏難解 應投入研究
衛生福利部臺中醫院 since 1895 創院120年 發展整合醫療照護
澄清醫院 since1932 求變傳承 四代不變的承諾
臺中靜和醫院 since1936 歷史最悠久 現代化精神醫療服務
仁愛醫療財團法人 since 1945 蛻變與傳承 再啟動夢想藍圖
國軍臺中總醫院中清分院since 1946 承先啟後 骨科特色的優質醫院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since 1958 一校四院 全人整合・深耕在地・服務全國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since 1966 突破創新 屹立臺中市半世紀
臺中榮民總醫院 since 1982 創新突破 醫療卓越國際化
醫界點滴於懷 臺中市醫師公會-健保實施20週年總體檢研討會
因應臺灣人口高齡化…… 論人計酬 健保支付新改革
民眾就醫成長速度激增… 七年後 五大科醫師 短缺約五千人
從GDP的角度來探討 目前臺灣醫療困境
健保支付制度 強迫醫界打棒球
自知者明 自勝者強 脫離全民健保 發揮醫者自由業本色
日本醫療保險制度的前途…… 高齡化衝擊 醫療問題浮上檯面
攜手防癌 合作無礙
癌症已不再是宣告「終了」的判決… 多專科合作 多管道治療癌症
求新求變 治癌的醫療進步史
防癌協會 四十年腳步不歇
椎弓解離症常見於運動或操練時在最弱的地方裂開造成骨折
如果病人的抉擇與醫師不一樣時…… 拘泥同意書取得 可能傷害到病人
天外有天 見識人外有人 我參加了2015年美國兒科醫學年會
你我的回憶映視兩相同
 
兒科診所篇 臺灣少子化 醫界全面性衝擊
 
文 / 陳萬得
 
臺中市醫師公會成立於二戰結束之1945年,戰後臺灣百廢待舉,成立人民社團確實不易,在諸多前輩醫師們及歷任理事長領導下,理監事以及總幹事,幹事分工合作,認真會務,發揮團隊精神,服務會員,為全體會員提供衛生醫療政策資訊,建立各種福利制度,甚而成立各種社團,舉辦聯誼競賽,休閒旅遊等,讓會員從事醫療工作之餘,可以調劑身心紓解壓力。然而面對社會變遷除了上述醫療事務外,其實還有與我們相關業務有關的衛生局、環保局、警察局、交通局、勞工局、國稅局 及健保署等政府單位所帶來的繁雜事務之應對因應,更感受到各位幹部及會務人員的辛勞,其犧牲奉獻之精神著實令人感動。
 
去年(2014)萬得忝獲全聯會所頒發的「醫療服務四十週年紀念獎」,今年 (2015)更正式邁入世界衛生組織所定義的「老人」之林,領有市府頒發的「敬老愛心卡」,但總覺得自己還精力充沛,童心未泯,不覺老之將至。
 
日治時代  臺灣醫療發展功不可沒
 
回 顧醫師公會歷史,不免需要談談臺灣之醫療發展史,今日臺灣之醫療發展能達到國際水準,應感念日治時期前幾位外國傳教士之奉獻,如馬雅各Dr. J. Maxwell(1836~1921),馬偕博士Rev. George  Leslie Mackay D.D.(1844~1901),以及蘭大衛Dr. David Landsborough III(1870~1957)分別於1864年10月,1871年12月及1895年12月抵達臺灣在臺南,淡水,彰化展開宣教且從事醫療服務工作,並破 除迷信,引進西方醫學知識,教育民眾,興建醫療院所(新樓醫院、馬偕醫院、彰化基督教院)為臺灣醫療發展奠下不可磨滅的基礎。
 
1895年清國將臺 灣割讓給日本,雖是殖民統治,但對臺灣整體醫療衛生的發展可說功不可沒,當年派駐於臺灣的日軍約7萬6千餘人,因環境惡劣,傳染病肆虐(天花、霍亂、赤 痢、傷寒、副傷寒、鼠疫、瘧疾等)病亡者達4642人,較之因臺灣人反抗日本統治而陣亡的日人146人達近30倍之多,因此,日本國會曾一度考慮以一億元 將臺灣賣給法國。後來為了遂行南進政策並鼓勵日本人民移民臺灣,為保障他們的生命及維護身體健康,清除所謂之瘴厲之氣勢在必行。在兒玉源太郎總督時任命有 醫師背景的後藤新平擔任民政局長,以生物學統治論,規劃衛生行政體系,廣設公立醫院,創建醫學院校(臺灣總督府醫學校─臺大醫學院前身),建構下水道工 程,改善公共衛生,健全防疫設施,教育民眾正確衛生習慣與知識⋯⋯等,為臺灣現代化醫療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終戰結束  醫界前輩扮演中流砥柱
 
終戰後,那一年(1945 )我還未出生,今天重新回顧醫師公會這段歷史,深感醫界前輩在當時臺灣社會所扮演中流砥柱,安定社會民心的重要角色,配合政府在既有基礎下規劃制定更合時宜的公共衛生醫療政策與法規,可以說是完全承接日治時期所遺留下來的無縫接軌。
 
1947 年起,臺灣陸續發生繼228事件、清鄉及白色恐怖等,社會各界菁英慘遭無人道的屠殺擄掠,包括多位醫界前輩,以當時臺灣人口約600萬人,因本事件死亡者 達2萬餘人(相當於每三百人中就有一人被殺)這些臺灣菁英足以組成一個優秀行政團隊卻莫名犧牲折損,對往後臺灣之發展造成一大打擊。
 
國共內戰  臺灣整體防疫大漏洞
 
1949 年因國共內戰失利之中國國民黨逃到臺灣,忽然湧進2百萬之中國人,那散漫之雜牌軍造成臺灣整體防疫一大漏洞,很多的傳染疾病例如鼠疫,霍亂,傷寒,赤痢又 死灰復燃,在一切為反共抗俄,一切為復國建國的號召之下,絕大多數之預算資源幾乎都挹注在軍事國防上,而必要的基礎建設包括醫療等就因此遭到排擠,更何況 還要額外編列增加預算應付突然湧進「打輸走贏」的軍民之安置問題更是雪上加霜。
 
若非1950年的韓戰爆發,美國宣佈臺灣海峽中立化,並指派第七艦隊協防臺灣,另透過當時中華民國身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之便爭取世界衛生組織的援助,很多的公共衛生及醫療政策才可以勉強繼續執行。回顧這段歷史,念及今日臺灣處境真是不堪回首。
 
中共打壓  臺灣被逐出世界衛生組織
 
而 萬得進入醫療職場成為公會會員應是1975年,當時理事長為何天池醫師,記得當時是到他的診所面談;而參與公共事務,進入醫師公會擔任理監事,當時廖仁醫 師任理事長,也是我離開醫學中心進入基層診所執業,轉眼間也已經過了二十六年的光陰,這段期間,臺灣社會也發生不少大事及變革,僅就記憶所及略述一二與各 位分享。
 
1995年實施全民健康保險制度,爾後實施醫藥分業,總額預算制度,中區更實施分科管理試辦計劃……等;1997年臺灣醫界聯盟由中央研 究院士李鎮源前輩發起臺灣應有權利加入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健康人權運動,要求政府申請加入(臺灣因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被逐出聯合 國,1972年被逐出世界衛生組織)。奮鬥多年,卻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一再打壓下年年鎩羽而歸。而馬政府卻以500萬美金作為入場券,並在被矮化國格下,於 2010年5月5日重返世界衛生大會(WHA),竟還對此沾沾自喜並向國人誇耀他有多能耐終於加入國際組織,真是情何以堪。
 
全民健保  忽略科別的差異性
 
1999 年的中部921大地震投入救災救護行列,並與姊妹會日本兵庫縣醫師會至災區設置醫護站服務災民病患,並舉辦專題討論會分享他們於1995年阪神大地震之救 災經驗;2003-4年的中國SARS(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從臺北市(馬英九當時任市長)擴散到全國,引起大家恐慌,並重創醫界形象,更不幸犧牲幾位在 第一線監守崗位的年輕醫謢人員; 2009年八八風災,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引發海嘯及後續衍生之核災,2014年八一高雄氣爆,今年(2015)六二七新北市八仙樂園粉塵爆燙傷事 件,都有醫界包括我們醫師公會發起救難動員包括捐款,關懷行動之因應措施。其中影響臺灣社會尤其是醫界最深最遠者當屬全民健康保險制度的實施。
 
全 民健保制度1995年3月1號匆促全面實施到今年2015年剛好整整20年。8月9日公會也慎重舉辦「健保總體檢」研討會,儘管很多議題已是老生常談,所 有擲地有聲之肺腑之言均有如狗吠火車,未起任何作用。但討論仍然熱烈,據遠見雜誌調查,民眾對於健保實施滿意度高,但超過九成以上醫療提供者卻不滿意,對 未來不具信心。查不滿意原因主要是對專業不夠尊重,醫病關係惡化,執業安全環境惡劣、醫護人員被霸凌事件頻傳、醫療糾紛增加,也許這些並不完全是因健保實 施而引起,但絕對有關係。
 
更糟糕的是未能體察社會變遷如少子化,老年化等問題作積極主動因應,忽略科別的差異性以致造成艱困科別(內外婦兒急診.五大皆空)的形成,未來年輕醫師將知難而退而不敢進入這些科別的窘境。
 
少子化現象  兒科醫師恐轉換科別
 
以 少子化資料來說,根據臺灣兒科醫學會統計:1963年新生兒數曾高達42萬人,2010年僅為16萬6千餘人,創歷史新低,2011年近20萬 人,2012年為22萬9千餘人,今年(2015年)預期應可達到去年(2014)21萬人之目標;又根據健保署統計資料,2012 年18歲及6歲以下人口數與1988年比較,分別減少26%及36%。明顯的少子化現象,以及健保制度下醫師診察費齊頭式支付標準(現已有4歲以下加成略 有改善),再加上各種傳染病疫苗免費接種,對小兒科醫師執業所得必將減少,將造成小兒科醫師被迫轉換其他科別,也將造成兒童健康照護一大缺憾。甚至偏遠地 區更找不到小兒科醫師,所謂兒童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重視兒童健康與福利豈不是一大諷刺?! 
          
勞保基金破產  社會安定力量將破壞
 
其 實受到少子化影響者絕非只有醫界或是小兒科醫師而已,乃是全面性的衝擊。根據美國人口資料局之統計,2014年世界總生育率臺灣居然敬陪末座,臺北市長柯 文哲曾說30歲以上未婚若超過三成將會造成國安議題,恐讓臺灣「亡國滅種」,這絕非危言聳聽,不可等閒視之,我們應該未雨綢繆,提出因應之道。
 
少子化,除了如上述對醫界的影響外,對其他層面也會有所影響,僅就一些文獻回顧舉其縈縈大者如下幾點供參考:
 
1.少子化對教育界產生一大衝擊,教育部2014年統計目前因少子化以後,國小國中學校將合併或裁撤之問題。到2028年全國大專院校,預估將有4成倒閉,流浪教師之充斥也會衍生其他社會問題。
 
2.為因應少子化,很多的用錢「催生」的政策,例如發放生育/托育補助、育嬰津貼,將嚴重增加政府財政負擔而債台高築,如此將嚴重惡化年輕人已經感受強烈之「世代剝奪感」。 
 
3. 因少子化及老齡化,將有可能造成勞保基金之破產。依據勞保局統計,目前平均 6.7位工作人口必須扶養一位老人。預計至2060年時,平均1.3位工作人口必須扶養一位老人,因繳交保費的少而領取退休保險金的多,此情況若不改善, 估計在2018勞保基金就將面臨破產窘境,屆時維持社會安定力量的機制更有可能因此崩壞。
 
4.少子化將導致勞動市場供給減少,造成勞動生 產力降低,不利於產業競爭。同時因為消費人口減少,將導致民生產業(食衣住行育樂)的緊縮,甚至在GDP成長停滯且又邁入高齡化社會後,消費支出及投資減 少,失去刺激經濟成長的動力,加上高齡化社會之納稅人口比例降低,政府財政收入減少,當然排擠到社會福利的支出。如此惡性循環之結果,將導致人民生活水準 下降,幸福感消失。如此受到影響者,絕不僅只有年輕人,也正威脅到所有臺灣人。
 
馬政府過去八年來政策錯誤或光說不練既無感(他倒自我感覺良好)又無能且無法因應,只能寄望明年(2016)之政黨輪替,期望能給臺灣休養生息並帶來一絲改善契機!
天佑臺灣,臺灣加油 !                                                                        於2015年中秋節前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