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後 半數醫師超過六十歲
只要能落實轉診制度,不但可解除基層醫療困境
又可省下巨額門診醫療費用
文 / 呂斌
根據去年衛福部公布資料顯示:全臺4萬多名醫師工時,以外科醫師工時最長15小時/天(每周5天換算),其次是內科,婦產科,兒科與急診科。國家衛生研究院 評估,以目前的工時情形下,8年後內科醫師將會有3099-3788個人力短缺,外科醫師會有1044-1519個人力短缺,急診科醫師將會有700餘人 力短缺,婦產科醫師將會有46-216個人力短缺,兒科醫師將會有輕微短缺。
其中少子化是造成婦產科與小兒科醫師短缺的主因之一;至於人口集體老 化,醫師平均年齡拉高,8年後約有半數醫師超過60歲,加上進入高齡化社會,民眾內外科使用率高,若人力無法補充,在職的醫師工時就必須延長,醫療人力不 足會更嚴重,醫療品質會受影響,也更增加可能產生醫療糾紛的機會。
新一代醫師 都想避開高風險科別
身為內科基層開業醫師23年來,人力的短缺並沒有特別影響業務進行,倒是聽聞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今年尚且沒有招收到內外科住院醫師,在醫院的醫師同仁肯定有更重的工作負擔。
醫師斷層 臺灣醫療雪上加霜
因此我們可以預見未來醫院5大科醫師年齡的老化,體力的不濟,醫師的斷層,將會造成醫療環境與品質大打折扣,無形中增加醫療糾紛的機會。有鑑於此,收集政府部門作為與社會賢達的研究,加上個人一些淺見,期盼醫界先輩與一般民眾大家共同努力,共創未來。
友善醫病關係 拯救即將死去的醫心
臺 灣的醫療結構在廉價醫療下,資源留不住且被濫用與消耗。好的醫療環境逐步邁向死亡。要救回理想的醫療環境,只有從你我不再保持沉默開始。教育民眾:注重自 己的健康才能珍惜醫療資源,然後向為你服務的醫生與護理人員體諒擁抱。只有當你起身這麼做,友善的醫病關係,才能讓工作的醫療團隊得到喘息,能有足夠的力 氣去追求更好的醫療環境。寄望醫師與民眾共同追求更理想的醫療制度與環境。
最後和醫師同仁與民眾共勉:一句簡單的謝謝,可以拯救即將死去的醫心;一個人可以走的比較快,但大家一起走可以走的比較遠也比較久。
3大因素 造成五大科醫師逐漸成空
1.社會價值觀的改變:病人在全民健保後,就醫習慣的改變,間接造成醫療資源的濫用,使得醫療給付不均;新一代醫師也因為社會環境的變遷更加注重生活品質,進而影響從事醫療科別的選擇。
2.薪資報酬與工作風險;寧願薪水少一點,也要追求生活品質,盡量避開高風險科別,避免醫療糾紛產生。
3.媒體文化的助長:增加了醫療糾紛的可見度,造成有樣學樣,也造成年輕醫師選科別的最大考量。
● 2002-2007年
● 醫師之醫療糾紛案件 1117 份
-民事案件 664份
邢事案件 453份
-刑事案件:地方法院203份中 有罪 54份
高等法院170份中 有罪 46份
最高法院80份中:被告有罪 7件
7件有罪定讞:4件緩刑3件易科罰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