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醫學發展 方能維護國民健康
二千個N95口罩 陸百個防護面罩 支援日本兵庫縣姐妹會
台灣很小不能包山包海 中國醫藥大學校長 洪明奇:獨角獸策略,台灣新亮點文
醫材上限破功 要聽民眾聲音 政府已經定調「不再推動」 但醫療界依然感到不安
醫林短波
只論價格的健保制度, 讓台灣醫療團隊價值長期被忽略 醫材差額上限 不只暫緩 應停止
不定時炸彈 精障犯罪引信待拆
醫師觀點 精神鑑定 專科醫師沒那麼好騙 司法精神醫院設立目的、規模、任務和目標應謹慎釐清
檢察官觀點 強化精神鑑定 積極催生司法精神病院
法官觀點 鑑定結果 不會凌駕法律
後疫情時代應有的新思維
居家隔離 也可以隔空看診 醫院視訊診療第一線紀實
防疫翻轉學習 醫學院課程上雲端
醫學教育 因疫情顛覆授課框架
GULID REPORT 會務報導 45歲以下醫師 看過來!
基層診所百日戰疫回顧~1 瘟疫啟示錄 武漢肺炎教我的課
基層診所百日戰疫回顧~2 防疫有語病 基層診所無妄之災 Covid-19新冠肺炎抗疫所思所感—基層耳鼻喉科的心聲
基層診所百日戰疫回顧~3 驚心動魄 基層診所肉搏病毒 在不知敵軍面貌下抗戰 政府後勤支援是定海神針
疫情下的生活
欲為醫者 必先為人也
蛇與葫蘆 相遇在疫情
祝融無情 診所安裝住警器
青春版醫林 投資經緯 股海波濤 賺錢不忘樂趣 投資台灣股市,你需要知道的三件事
青春版醫林 該唸研究所嗎? 年輕醫師 唸研究所的抉擇 為自己出征! 過來人的四個建議
尋山喫海 吟味米其林 長濱風土小旅行
疫後解悶 山海隱世仙境
夏戀
就是想要 痛快打一場球 2020年會員 桌球個人賽│成績揭曉
 
醫材上限破功  要聽民眾聲音
政府已經定調「不再推動」 但醫療界依然感到不安

圖.文/林靜儀  前立法委員
 
 
六月八日,健保署公告「新增民眾自付差額特材『特殊功能人工水晶體』等共8類之核定費用,並自一百零九年八月一日生效。」並且說明此政策依據「全民健康保險法第45條暨全民健康保險藥物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第52-4條」。這個公告起初並未引起討論,到六月九日,也只有一個較不主流的「匯流新聞網」報導:「健保自費醫材8月起有『收費上限』了! 全台9成醫療院所都得降價」。有一些醫界人士開始表示疑惑,「為什麼自費的項目還受到健保法規範?」並且再次引起醫界的不滿:健保署把手伸進自費裡面來?當天我在臉書粉專發了二篇文章批判這個政策,很快有許多的回應與轉貼,不只醫界全面反對,出乎意料的是,民眾也表示他們對於這個新制的反對。

對醫界勒緊脖子  醫界全面反對
 
到六月十日,工商時報引述了健保署蔡淑鈴副署長補充的更多資訊:「最新公布民眾自付差額的核定費用,該費用包含健保給付的上限,以及醫療院所最多可向民眾收取費用的上限,並且分成八類,包含:心臟瓣膜、人工水晶體、人工髖關節、人工心律調節器、冠狀動脈塗藥支架、治療淺股動脈狹窄的塗藥裝置、治療複雜性心臟不整脈消融導管、調控式腦室腹腔引流系統,總計有261項。(後來的報導又增加到352項)」 而且新規定一出,立刻會有九成現行自付差額醫材必須調降價格,「蔡淑鈴也提醒,若醫療院所未來收費超過上限,經勸導不聽者,將被違規記點,累計三點,將被停止健保特約一個月。」非常典型健保署的做法,再一次對醫界勒緊脖子:公告之後,不到二個月就要實施,影響範圍甚大,而且如果「膽敢不從」,就罰。
 
陳時中部長開會溝通  宣布政策暫緩
 
其實這件事,筆者在今年一月初就約略聽聞,但大選在即,評估暫時不會推動重大政策,規劃選後再追蹤;豈料選舉結束不到二週,就爆發武漢肺炎全球疫情,醫界與政府合作全面防守疫情,評估主管單位應暫無暇繼續處理。到五月底,疫情稍緩,專業醫學會再次希望拜會衛福部陳部長,部長向健保署蔡副署長詢問之後,並未與專業醫學會碰面;不知健保署是否決定「避免夜長夢多,先下手為強」,很快的就發布了公告。
 
醫界對於健保署的不信任,以及長期健保署各種毫不尊重專業處置的不良經驗,在這次健保署的新制宣布之後又再次激起憤怒;更糟的是陳時中部長因為健保署提供的資料,在醫界怒火和反彈聲浪已起的時候,還說出這是為了「不要讓民眾當冤大頭」一詞,最終反對聲浪一發不可收拾,六月十二日總統在臉書罕見對於中央政府三級機關的一個「公告」發表了意見,次日衛福部陳時中部長親自與醫療院所代表、專業醫學會代表、工會組織、醫界倡議人士、健保會成員等開會溝通,並宣布政策暫緩。
 
政治與政策角力  醫界有一定力量
 
醫界對健保署「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即使政府高層已經定調「不再推動」,但是醫療界依然對於健保署感到不安,尤其在部長已經親自宣布暫緩,不少醫界人士依然有所疑慮。不過,這次經驗,倒是有幾個部分,值得我們繼續努力。
雖然這次事件,包括「在選舉時醫界的支持者」大反彈,是真的造成了政治效應,這也再次證明,積極參與政治,才能增加專業組織與政府協商的能力;但是其實很明顯的,醫界再怎麼比,人數都比不上一般民眾;政治與政策角力上,醫界有一定力量,但是如果與民眾立場差距太過極端時,在議題與政策折衝之下,其實是很難完全不做部分妥協的。
 
避免被扭曲  應擴大溝通管道  
 
這次政策的暫緩,我認為還有幾個關鍵。

第一,網路社群媒體的興起,讓議題的串連比以前快速得多,也容易凝聚力量,因此,攸關民生的議題,可以很短時間之內,引起轉貼、評論,而獲得媒體報導,讓原本可能不容易傳播的議題,快速的獲得高多關注。當然,這也有容易被操弄風向的風險,尤其專業知識門檻較高的議題,容易在這樣的資訊傳播過程中扁平化、片段化,甚至出現部分扭曲。

 
第二,重建專業人士與民眾和政府的溝通模式。政府與專業組織,包括學會、公會、聯合會的溝通模式,有部會不同的文化差異;但是我們都非常了解,因為健保給付的權力,以及審查、核刪等等的手段都在健保署手中,加上特定組織長期與健保署合作非常順暢,而這些團體與醫界的意見常常是相反的;因此健保署已經習於找團體開會之後,會議中的反對意見或質疑如果不夠強烈,會完全被視而不見,健保署宣稱「開了很多會」,而專業團體只能表示「我們的意見完全未被採納」;專業團體要建立「提出意見」之外,也要「提出解方」的模式,如此才有機會進入彼此協商的機會,而如果發現會議中的意見完全「被消失」,最好尋找其他溝通管道,並且留下公文,作為證據。
 
第三,專業團體應建立媒體與法規對口單位,定期關注主管機關的修法草案進度和法規公告進度,並且快速回應;若未能在期限前凝聚組織內共識,可以先發文表示意見,爭取後續溝通的時間。
 
九成民眾  反對醫材差額上限
 
最重要的,是不要只在同溫層中抱怨健保。這次事件,民眾罕見的未被健保署最愛用「幫民眾省錢」的話術所影響,反而多數支持醫師們的意見,甚至在媒體民調中,九成民眾也反對醫材差額上限的政策;我認為這與過去十年,民眾真的感受到低價藥品的不良反應,或者重要藥品退出市場的事實,這種「切身受損」的感覺,才是健保署過去反覆保證「權益不會受損」的說法破功,而發現醫師們的提醒,「是真的」;醫師與病人應該是同一陣線,在看診過程中,多花一點時間讓民眾了解制度的不良、專業的考量,長期以後,民眾是可能理解的。
 
這幾年,年輕醫師們用短文、圖片、漫畫等等方式,也讓民眾更了解各種專業議題、提醒醫療資源因為健保給付的不敷成本而逐漸捉襟見肘,最終影響民眾權益,這些都是改變醫病之間的對立,讓民眾願意傾聽並瞭解醫療專業對於重要政策的意見與倡議。
 
醫材差額上限的事件,我認為是重新建立與政府和民眾溝通重要專業政策模式,建立醫療專業地位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