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臺中市醫師公會陳文侯理事長的熱情邀稿,且指定題目為「我的七十歲鋼琴夢」,雖感到一陣訝異但盛情難卻,筆者就以彈琴初學者的身份款款譜出健美的生命樂章。
臺中醫林 篇篇精彩令人耳目一新 臺中醫林是筆者喜歡的雜誌之一,從民國83年1月由當時擔任理事長林高德院長創刊開始,幾乎每一期都不曾錯過醫師朋友所撰寫的內容,可能是志趣雷同,因此一直吸引筆者的注意。從每期文章中可以發現醫師朋友們們個個才華洋溢,撰寫的內容生動活潑且面向多元,舉凡從攝影、樂團、合唱團、旅遊、運動、烹飪到人生規劃,篇篇精彩令人耳目一新。 時光倏忽,猶記民國64年加入臺中市醫師會時,在何天池理事長家接受面談及勉勵的情景歷歷在目,至今已是46年前的珍貴記憶。醫師的生活忙碌且充滿挑戰及樂趣,然而卻一直心繫著從前未能完成的願望—學鋼琴。 培養退休後新興趣 學鋼琴是腦海的首選 許多朋友都好奇為何在接近從心所欲的年紀才開始學鋼琴,其實筆者從小就喜歡音樂且擁有音樂細胞,但可惜沒有機會去進一步學習。從學生時代衷愛於排行榜的熱門音樂;在匈牙利進修時被吉普賽熱情、自由豪放、獨特的音樂魅力所著迷;到里斯本短暫旅遊被Amalia的悲傷歌Fado所吸引,Bocelli令人怦然心動的情感歌曲以及陶醉於目前喜歡的抒情鋼琴歌曲,如Richard Clayderman的Ballade pour Adeline(給愛德琳的詩)或Kevin Kern的Through the Arbor(走過綠意),皆可顯現對音樂有著特別的鍾情與喜好。 目前人類的壽命延長了,臺灣的平均壽命餘年已超過81歲,如果沒有嚴重的疾病,活到百歲也是可以預期的,一旦退休後的生活變長了,退休不工作後的時間安排是不可忽略的。筆者除了喜歡勤勞純樸的山居生活外,也需培養新的興趣,因此學鋼琴成為湧上腦海的首選。筆者曾邀請Johns Hopkins大學血液科教授Dr. William Bell來臺灣講學兩年,在望年會時,他即興式的鋼琴表演令人心馳神往。原來世界著名的血液學專家也是一位多才多藝的音樂人,工作與生活的平衡確實對忙碌的醫師是非常重要的。 每週一小時學習鋼琴 長期練習熟能生巧 筆著的鋼琴學習是從零開始,從看譜Do, Re, Mi開始循序漸進。也曾告訴鋼琴老師黃老師,學鋼琴並不想著成為一位鋼琴家,只是以欣賞、休閒的心情來學習,不帶壓力地學習鋼琴。很慶幸自己順利渡過基本的鋼琴訓練,每天享受30分到一小時的鋼琴學習,每週一小時的老師指導,發現彈鋼琴與做其他事情是一樣的,長期練習必能「熟能生巧」是貼切的形容。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要做好一件事,是要好好準備及長期持續進行的,好友師長劉醫師告訴筆者他曾經想學鋼琴,但因無法雙手同時彈鋼琴,學習一陣子後只好放棄了。不可否認的是從小開始學鋼琴的成效更好,成人後只能以欣賞的心情慢慢學習。 初學時,看樂譜非常吃力,能夠彈對音符就已經滿足,當下不太管音樂節奏及強弱,後來慢慢發現主旋律與伴奏的強弱影響到整個樂曲的美感,因此慢慢注意到左右手的強弱,樂曲就顯得更流暢生動。 慢跑運動 成了繼續學鋼琴的助力 運動與彈鋼琴表面上似乎無太大關聯,但筆者認為運動對雙手、雙腳的協調是有幫助的,長期不斷慢跑之下,有了比較靈活的四肢,彈琴的協調性變得比較好,慢跑竟成了筆者繼續學鋼琴的助力。 然而筆著彈鋼琴最大的收穫是讓生活更平靜,心情更穩定。面對忙碌的生活需要有平靜的時刻,讓工作與生活找到平衡點。彈鋼琴除欣賞音樂外也具有修身養心、陶冶性情的功能,享受健康的生活正是眾人共同的心願。謹此,祝福每位醫師朋友都能健康圓夢、心安平安。 圖說 心情更穩定是我學習鋼琴最大的收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