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陳倩姿 圖 / 中國醫藥大學
六月初,COVID-19仍是全球最夯議題,台灣島內開始大解封,週末,中國醫藥大學畢業季系所活動展開,立夫教學大樓中庭草坪擠滿喧鬧人潮。
電梯坐上六樓進入會議室,場景立即切入安靜模式。大會議室約有三、四十人分坐長桌二側,正聚精會神聽台上簡報COVID-19,坐在最前面的主持人洪明奇校長,不時抓住問題切入提點或加入討論。
中醫大週末 主持Journal Club
中國醫藥大學(簡稱中醫大)週末「Journal Club」,每週六中午12:00開張,成員包括中醫大的專案研究團隊教授、博士後研究員,討論內容則是全球最新發表的期刊論文,大致以Nature、Science和Cell三種期刊為主,全程英文討論,午餐三明治由校長室準備。這是洪明奇在美國安德森癌症中心實驗室工作會報模式,二十多年來培育出超過百名優秀研究員,這個做學問的態度隨著他回到台灣。
2019年初,洪明奇從美國德州大學安德森癌症中心基礎研究副校長、乳癌基礎研究中心暨分子細胞腫瘤學系主任退休,帶著三十年科學功力和人脈,還有全球數一數二的癌症中心研究方法和態度,回到台灣接下校長職務。
在人生接近「從心所欲」之齡回到故鄉,洪明奇許下讓中醫大「實質成為世界百大的研究型大學」願望。2019年,中醫大在上海交大世界大學排名紀錄,是全台灣唯三家入榜前500大的大學之一。
唸臺大碩士 踏上分子生物之道
以一位非醫學、教育體系出身的分子生物癌症基因科學家,洪明奇有何妙方帶著中國醫大入世界百大之門?話要從半世紀前談起,當年洪明奇考進臺大化學系,如果按照常態走理論之路,在國內拿博士學位,他現在可能是化學系的教授,或是早已過著退休生活。
但是,人生常是不按牌理,活躍開創型的個性,冷冰冰的無機化學不是他的菜。當時,有機分子生物化學剛萌芽,蛇毒蛋白在台灣以及其他大分子、酵素等世界性的研究潮流方興未艾,初接觸到蛋白分子生物,「看到分子在生命進程的功能和影響,哇!那太吸引我了!」洪明奇說起五十年前對生命科學熱情,雙眼放光。
真正進入分子生物領域是在臺大唸碩士時,當時,台大的生化科學研究所羅銅壁所長蓋了全台灣最先進的研究大樓,「也是台大第一棟有冷氣的大樓,所以幾乎整天都在實驗室度過,在沙發上睡覺,一個禮拜回一次宿舍只為洗衣服。」洪明奇跟著陳義雄老師在這裡打下紮實的蛋白質化學基礎,踏上了分子生物之道。
赴美國深造 進入Weinberg教授實驗室
八O年代對洪明奇來說是幸運的十年,他踩對了時機。1978年他到美國布連萊斯大學(Brandies University)攻讀博士,正好碰上分子生物及基因轉殖技術起步的年代,在博士攻讀期間,打下了良好的核酸分子生物基礎。當時,人類對於癌症仍是一無所知,「還有人說是外太空來的」他笑著說。
1982年,癌症基因首度被Weinberg等幾位教授標示出來,人類了解基因單一點突變,會導致正常細胞變成癌細胞,癌症研究架構變得很清晰,這件事給正洪明奇很大啟示,「應該朝癌症基因治療發展」。1984年洪明奇拿到博士學位,進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後研究,並經由師友推薦,如願以償進入Weinberg教授的實驗室,「我當時很興奮能進到好的實驗室朝(癌症基因)這方面繼續發展」。
成功提煉癌症基因 開啟乳腺癌對抗史
過往紮實的基礎,讓洪明奇還是博士後時就成功Clone(提煉)出Her2/neu癌症基因,在人類對抗乳腺癌史上留下里程碑。1986年,洪明奇受聘進入全美最權威的德州大學安德森癌症中心,因為做 Her2/neu 基因與腦癌相關的研究,卻意外地進入乳癌的研究,因為當初Her2/neu 基因的過量表現會導致乳癌的發生剛剛發表,從此朝乳腺癌治療路上專研。1990年,他再從E1A的基因上找到抗癌的療效,並陸續取得許多抗癌藥物的專利,獲得FDA終於核准他的藥物可以進入臨床實驗。
2013年德大安德森癌症中心啟動一項斥資三十億美元的研究計劃「Moon Shots Cancer」,提出六類癌症項目,希望能將科學上的發現供作人類的醫療之用,進而減低癌症死亡機率,洪明奇便是乳腺癌與卵巢癌組三位研究員之一。
洪明奇在德州大學安德森癌症中心歷任教授、乳癌基礎研究中心主任、分子細胞癌症學系創系主任、副校長,成為全世界基因治療癌變的權威,多次獲得德州大學安德森癌症中心教育與研究傑出教授獎,三十多年來,他西裝領上那個代表乳腺癌的粉紅絲帶符號,從來不曾離開過。
英雄識英雄 回台灣創造醫學亮點
中醫大用什麼「誘因」來說服這樣一位國際大師返台為學校服務?自然,關鍵還是在台灣的醫界教父、中醫大董事長蔡長海身上。
2002年,洪明奇獲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和國內學界、產業界時常交流新知及科技,「只要和蔡長海董事長談話,你會感受到他整個生命都在為學校為醫學教育在Promote,還有他的Vision,對台灣非常非常的關心。」洪明奇和中醫大淵源長久,過去二十年,他也經常回來幫忙,陸續擔任中醫大董事、客座教授、中國附醫分子醫學中心榮譽主任..等。
『你回來台灣,我們給你中醫大的平台,加上你的knowledge,我們幫台灣來製造世界的亮點』。蔡長海這樣對他說。
「我一聽這就是我想要做的事啊,我們有相同的理念,但是他想得比我更深遠具體」,他說:「蔡董事長關注新的東西也預測發展,而且他注重人才,只要願意做、有能力做,提出來他就會盡快support,和他做事很愉快。」洪明奇心中有感觸,「蔡董事長並沒有說,『來幫忙中醫大』,雖然這樣說也無可厚非,但他說的是為台灣創造亮點」。英雄識得英雄,蔡長海成為他職業生涯的第二個老闆。
聘請國際級專家 提升中醫大師資
從大海游回故鄉的池塘,洪明奇想的是如何把池塘打造成世界的亮點。他的方式,第一個是找人才,其次,用中醫大為平台集結各方之力創造獨角獸。
世界大學排名比的是教職員素質與科研成就。這一年,透過他的人脈,陸續聘請美國、德國和華裔科學家在內的十五位國際級專家,希望能快速與國際學術研究機構接軌,並強化學校未來的研發與教學能量,為此,他特地把「協助提升內部師資」項目列入這批外籍兵團的考核清單中。
在洪明奇日常中,沒有午休這件事。校長室的會議室每天中午都有工作會報,每週二、四、六是專案研究團隊的時間,一、三、五則是校務單位的報告,中午12:00到2:00參加的人帶著便當來和校長一起檢討進度和內容。過去,他在德大安德森研究室,利用碎片時間指導研究團隊投入遺傳基因的尖端研究,許多人回到自己國家成為生物醫學界新血輪,這個也是他教學工作中的最大收獲之一。
產學合作 台灣和世界一較長短
當家,就是柴米油鹽,雖然獲得中醫大董事會的全力支持,洪明奇發現私立學校,經費光靠學費根本難以存活,經費來源除了目前醫院的挹注外,產學合作是最好的開源。洪明奇在學術單位工作,他也非常著重研究成果的實用性,過去數十年,透過德州大學和業界產學合作機制,研究團隊技術陸續移轉幾家公司都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這個背景讓他十足把握提出領頭羊和獨角獸策略。
「我要想好、想好什麼是中醫大的亮點,不僅要培育新一代的菁英人才國際接軌,還必須開創多元產學經驗,我自己的強項癌症治療,但是中醫大還有許多優勢,像是AI、BIOTECH、Cell therapy,現在都有往這方面發展,大家要合作,我們也必需要和其他學校合作,將延攬的人才和培養的人才整合起來,希望1+1>2>3>5,打Team work戰。」洪明奇一再強調:「台灣很小,不能包山包海,不能互鬥,要挑一些我們的強項優先選擇,就能和世界一較長短。」
中醫大投資400億 產學研究園區將啟用
他舉瑞士為例,「人口不到九百萬,全球十大藥廠他們佔就佔有二個,創造數萬個工作機會及巨額外匯收入,我們不必多,但是我們要合作,結合所有的優勢創造領頭羊、獨角獸,台灣只要一個,一個成功的案例,就會引出更多的火花。」因此,洪明奇治校理念,致力於營造3E(Environment、Economic、Education)和諧的工作環境,開創高格局的大方向,他鎖定研究主要目標(主題),結合校院的研究能量,與國際名校及世界級機構接軌,把自己和中醫大當成平台,為台灣培育下一代的精英人才,實踐研究型大學的社會責任。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2020年,COVID-19襲擊全球,病毒生技產業大放光芒;世界政局風起雲捲,企業及資金湧進台灣;九月新學期,中醫大投資400億元的『水湳健康產學研究園區』將啟用,加上國際級癌症基因大師領隊,中國醫藥大學匯集了天時、地利、人和三大條件,踏上『更卓越優秀的世界一流大學及醫學中心』道路。
洪明奇從台灣出發,練就一身功力後回到故鄉奉獻心力,歷程軌跡印證1949年,美國學者約瑟夫•坎貝爾《千面英雄》一書論述,坎貝爾把英雄的冒險分為三部曲:出發、被傳授奧秘、歸來。第三階段的歸來,是奉獻畢生能量功德圓滿。這書確立了普世英雄的原型。
參考資料:
http://www.cna.com.tw/postwrite/Detail/260714.aspx《誰與爭鋒-美國華人傑出人物》
洪 明奇
高雄人,1973年畢業於台灣大學化學系;1985年仍是博士後就讀便成功將Her2/neu癌症基因分離出來;1990年從E1A的基因上找到抗癌的療效。2000年被聘任為德州大學安德森癌症中心分子細胞腫瘤學系主任;2002年獲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2010年升任安德森癌症中心基礎研究副校長,2019年2月擔任中國醫藥大學第19任校長。
圖說
1. 校長洪明奇許下讓中醫大「實質成為世界百大的研究型大學」願望,將帶著中醫大與國際名校及世界級機構接軌,為台灣培育下一代的精英人才。
2. 成員包括研究團隊教授、博士後研究員的中國醫藥大學(週末「Journal Club」,每週六中午12:00開張,分享討論全球最新科學期刊論文)。
3. 打造台灣成為世界的亮點首要關鍵是人才,洪明奇培養研究團隊不遺餘力。
人生沒有時間 讓你常跌倒
與典型的學者相比,洪明奇有些不同,他說話速度快、前言未落後語跟著出來,對科學研究充滿熱情,與他談話,雖然內容觸及學科專業,但他的比喻通俗、表情動作豐富,像在話家常。「跨界合作整合,溝通很重要,一個好的科學家說話要讓人能聽懂,秘訣就是和日常生活連結」,在Journal Club,洪明奇定位自己為「翻譯」角色,當台上講得「太專業別人聽不懂時」,就是翻譯出場時。
你就是那個唱歌的傢伙
議會氣氛沉悶太乾也是洪明奇無法忍受的,有一回,他到法國參加一個國際會議,看到台下昏昏欲睡,他索興開口唱起歌來,「最後大家都不記得我講了什麼」洪明奇笑著說,「在其他場合碰面,他們會說:『你就是那個唱歌的傢伙!』。身型碩壯、說話接地氣,洪明奇沒有科學家慣有的拘謹,反倒有幾分德州牛仔的豪邁,五月底他的對全校演講,題目是「亂世出英雄」。
夫妻成立癌症研究基金
2019年初退休返國,為了表達感激和持續支持傑出研究學者,並且想讓「瘋狂的想法」得以實踐,洪明奇與夫人鄭金蘭捐贈40萬美元成立「洪明奇教授與鄭金蘭女士基金」,永久支持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癌症研究。
具有開創性格的人勇於去舊取新,相對的也更有機會碰上不可測的打擊挫折,「大家都會跌倒,但要像不倒翁一樣很快站起來,人生不可能不跌倒,要在最短時間拍拍屁股站起來,因為人生沒有那麼多時間讓你常跌倒。」
數十年來,他盡量保持運動一個小時,游泳、跑歩或桌球,都是高強度運動,吃東西則毫不忌口,最愛台灣小吃,魯肉飯、碗粿、米糕..,活力旺盛其來有自。
圖說
1. 洪明奇校長說話肢體表情豐富、用語接地氣,科學專業在他口中變得很日常,是位溝通高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