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 教育孩子的方式人人不同,親子關係從了解孩子開始。前臺中市醫師夫人聯誼會會長陳美利一路當孩子最有力的後援會,其公子2021年學測滿級分,推薦甄試錄取臺大醫學系榜首,應本刊力邀分享陪伴孩子成長經驗,3個心得不要錯過。 每位子女都是父母的心頭肉,子女教育問題更是現代父母最大的難題。科展、競賽、繁星、學測、推甄、指考…,越來越複雜的多元入學方式,教育改革讓子女和父母也越來越痛苦。 以下由衷地提出幾點我們的經驗分享,希望大家可以少一些徬徨,更少走一些冤枉路。 了解子女的強項及弱點 首先要能知己知彼,先深入了解子女的強項及弱點。像我兒子對於化學有強烈的熱情及興趣,我們就幫他找最好的輔導老師及實驗助教。雖然異常辛苦他也甘之如飴,最後如願獲選灣化學奧林匹亞化學科只有四名的國手之一。幸運的是2021年臺大醫學系推甄1.5階和2階的化學科題目超難,反而成為他勝出的關鍵。 讓子女認同家長以身作則 其次小孩學習可否「坐得住」,或者是「定力」如何,是另一個重要的「眉角」!不論是電視、手機、網路遊戲、同學聚會⋯,都遠勝於讀書的單調無趣。如何利用成就感驅動、目標達成奬勵,讓子女認同家長也可以身作則。例如,我們家的電視在他們高中之前,只有小孩睡覺後才會在夫妻的房間打開。小孩唸書時我們就在旁邊陪讀,看書、整理文件,讓他們認同讀書的無可取代及重要性。 增加學習趣味性發展潛力 再者,小孩從小習慣的養成,關乎未來唸書的態度與習慣。從0歲教育、左右腦開發、圖像記憶法、繪本故事書的閱讀、感覺統合的訓練、幼兒肢體律動、兒童腦力智力的訓練開發、大自然觀察課程、手眼協調的訓練、創造力的Lasy積木創作課程、創意拼圖⋯等,除了增加學習的趣味性,對小孩的潛力發展,都有無限可能性的助益。 每位子女的情況都不一樣,適合的方法當然也不同。「望子成龍」是每個家長的共同點,但是「揠苗助長」卻可能只是一線之隔。感謝醫師公會的邀請,非常樂意分享我個人小小的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