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是我們兩人婚後的起點,今年也是我們實行零廢棄生活的第五年,此時收到臺中市醫師公會的邀稿,實感榮幸。 認識零廢棄生活,起源於太太尚潔大七時在網路上看到的故事,關於這個始於歐美的生活運動——人們把垃圾塞在一個玻璃罐裡,聲稱那是他們幾年中僅僅製造的垃圾。為了探究這件事的真相與可行度,尚潔在實習中間翻譯了《我家沒垃圾》(貝亞 • 強森,遠流出版,2017),希望能將零廢棄的概念引進華文世界。 零廢棄生活,從小事開始做 零廢棄(zero waste)可以簡單理解為盡可能不製造垃圾、不產生浪費。「零」是一個理想目標,這樣生活的目的並非執著於製造多少垃圾,而是要享受簡化生活後帶來的快樂。我倆原本的生活跟環保幾乎八桿子打不著,但為了驗證是否真能提升生活滿意度而開始攜手進行一連串的生活實驗——我們減少很多不必要的消費、擁有比之前少許多的衣服與鞋子(大半是二手的)、不再需要去賣場排隊買衛生紙。在生活簡化後,我們能把更多時間與資源花在重要的事情上:體驗、互動、學習。這些都不需要多麼富足的物質基礎,一切的原則都是回歸簡單、夠用就好。 零廢棄生活有很強的操作性,意思是只要你按照大原則方向一步一步做 生活上的調整,任何人都有機會把生活垃圾減到很少。我們一開始也不例外, 就是循著 5R 的原則: 1 Refuse – 拒絕不需要的東西,如免洗餐具、贈品、垃圾郵件; 2 Reduce – 減少需要的東西,如超過自身所須的衣服、保養品、玩具等; 3 Reuse – 重複使用現有的東西,如自備餐具與容器、優先找二手品項等; 經過以上三個步驟後仍產生的東西,才進入到最後兩步的垃圾處理的手段: 4 Recycle – 回收那些無法拒絕、減量和重複使用的物品; 5 Rot – 堆肥那些能被分解,可回歸土地的部分,如生廚餘、頭髮、灰塵等。 人生大事:簡單執行與深刻體會 我們結婚時已實行簡化生活一年多,異想天開地想挑戰舉辦一場「沒有垃圾的婚禮」,從伴手禮到婚禮佈置,再到桌上菜餚與小手帕,我們盡可能選擇在地、當令、可重複使用或可分解的選項。我們也請賓客攜帶至少一個不限大小的容器,作為晚宴結束的打包容器。那場婚禮中,我們也刪去了許多程序,原因很簡單,就是希望能好好地與每位賓客說上不只一句話,好好地吃飯、從容地享受自己的婚禮。 去年春天,我們的女兒在助產師的協助下,在家中廚房的充氣水池裡誕生。在醫療資源唾手可得的環境中做出非主流選擇,其實對我們來說是很挑戰的一件事。之所以選擇居家溫柔生產其實是希望可以減少醫療浪費,真的有需要我們才使用,讓母嬰順著本能完成生產。我們時常聽到台灣社會對於醫療資源濫用的諸多怨懟,「與其期待這個現象有朝一日會改變,不如把自己的生產當作一個實踐避免醫療浪費的好機會,也能真切地體驗一場生產的本來面目,感覺是很棒的事!」我們是這麼想的。 成為你想看到的改變 作為執業醫師,對於減少醫療廢棄物自然責無旁貸,近年各家醫院紛紛轉型無紙化作業、優化服務流程等就是很好的開始。從我們的觀點來看,欲減少醫療場所的廢棄物,5R仍是好用的原則,從建築設計、交通接駁、節能、院內餐食、環境清潔、再到第一線的各式醫療作業都是可以著手之處,在保障病患安全的前提下減少不必要的浪費與增加可重複性用品的使用範疇(想像院內有自己的食器租借回收系統,可以大大減少晨會的咖啡杯垃圾),並將騰出的資源和空間回饋在病患、醫院員工的照顧與福利上。簡單生活的好處不僅止於減少垃圾產量,更能讓世界變健康、你我變得更滿足與快樂。 如果您想了解關於我們的詳細故事,歡迎到我們的網站沒有垃圾的公寓生活 wastefreeeapt.com 或是參考我們 2021 出版的新書《沒有垃圾的公寓生活:小空間的零廢棄習作》了解更多! 圖說 將時間花在重要的事情上面 (上圖)產地直送的婚禮伴手禮圖。 (下圖)用自製的手帕取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