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六點鬧鐘響起,今天的第一個行程是游泳,游完泳直接去早診。中午空檔診所內部有個會議,下午在醫院排了一台刀,接著趕去夜診,希望夜診結束還有力氣再慢跑 6 公里。最近在籌備新的診所,還必須抽空準備一些文件,但又不能太晚睡,這個周末還有一場馬拉松。我的一天大概就是這樣開始,我不是什麼時間管理大師,只是一位骨科女醫師。 選擇骨科 有這麼多天註定故事 太多人問過我為什麼要選骨科了。話說當年實習的時候輪訓至骨科,在上刀前幫忙抬腳消毒,學長一句:「學妹,看妳抬腳抬得那麼輕鬆,以後應該可以走骨科。」後來當了骨科住院醫師,每天抬腳抬到臉紅脖子粗,才驚覺實習時輪訓的是小兒骨科!下次要再有人問女生怎麼會想走骨科,我應該老實地說自己是被騙來的。 另外一件被騙的大概就是參加鐵人三項。我先前所服務的診所,院長朱家宏醫師是著名的骨科三鐵一哥,總是把參加三鐵講得輕鬆自在趣味橫生,然後一臉「我看你就是個練武奇才」的樣子慫恿大家報名。三鐵這個運動,就是報名了第一場就有第二場,參加過了短距離就會想要參加長距離。我常常都想問院長能不能減診,因為練三鐵真的好花時間,然後能不能順便加薪水,因為三鐵報名費真的好貴。 第一次參加三鐵比賽,因為女生報名人數實在太少了,即使成績非常的差,還是拿了一個分組第五名、抱走一個獎盃。所謂「萬綠叢中一點紅」這句話常發生在骨科裡,在住院醫師訓練時,我常常厚臉皮的號稱是自己全科最正女醫師,反正沒跟我搶。 摸骨神算 過程中與病人建立關係 身為一位女性,骨科訓練過程其實和大部分的人沒有太多的差別,也從來沒有覺得有什麼是「因為我是女生」所以無法做到的事。比起蠻力,外科系醫師需要更多的是耐力、而骨科醫師需要更多的是「巧勁」。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很深的體悟,我後來選擇到基層服務,面對病患時「觸診」成為了非常重要的一環,所謂「摸骨神算」是真的有那麼一點道理,當病人訴說他的種種痛處,摸一摸、壓一壓、做充分的理學檢查,在這個過程中與病人建立關係,也逐漸摸索出最後診斷的樣貌。 在這種時候,覺得身為女性反而是一種優勢,在身體自主意識逐漸受到重視的今日,有不少病患(大多是女性患者)在接受理學檢查的時候會說:「好險今天是給女醫師看!」我還真想說:「要讓你遇到骨科女醫師還真的有點困難!」 其實在任何科別都一樣,畢業醫師在選擇科別時,性別不應該是個限制。更重要的是反而個人特質,還有願意投注多少心力在這個專業上面。當年在選科時,很多人都說女生細心溫柔,很適合走兒科,但這只是一種刻板印象。 我想各位應該都認識那麼幾位細心沉著、能夠逗弄孩子、又能夠耐心與家長溝通的兒科男醫師吧。性別不會限制人的特質、不應該成為阻礙,而是當你真心想要成為怎麼樣的人,想做個怎麼樣的醫師,想要過著怎麼樣的生活,男性、女性、乃至於跨性別者,都應該能夠好好掌握自己的人生,希望大家都能寫下自己的「機智醫生生活」。 女性運動員 運動傷害風險也較高 針對職業女性運動員,常常被討論的是所謂的「女性運動員三聯症」(The female athlete triad),包含了飲食失調、無月經症、及骨質疏鬆。大多出現在講究體態及美學、或是有體重分級制度的運動項目。女性運動員為了追求表現,維持身材,又同時接受高強度的訓練,長期能量攝取不足,導致荷爾蒙變化以及一連串的症狀。治療方面,必須調整飲食攝取、提供足夠能量,減少訓練量,必要時可以給予荷爾蒙補充,除此之外,也必須關注運動員的心理健康。 對於從事業餘運動的一般女性來說,由於女性髖骨的平均寬度較大,相對來說股骨受力線與脛骨之間的夾角、以及所謂的股四頭肌生理角度 (Q-angle) 都較男性的大,故很容易造成膝蓋的不穩定,運動傷害的風險也較高。建議有心踏入運動行列、或是要進行更高強度訓練的女性朋友,可以透過肌力訓練、核心肌群訓練來改善姿勢,提升肌力及關節的穩定度,運動前充分的靜態及動態暖身、運動後的伸展,以及適當的能量及營養補充,都可以幫助妳更加享受運動的樂趣喔! 圖說 骨科女醫就是萬綠叢中的一點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