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調劑 聲量再起
本會多元功能小組 服務四千多名會員
醫藥分業20年 國際專家會診
醫療過失新解 除罪未竟全功 新修正醫療第82條之理論與司法實務解析
公會扮和事佬調解醫糾 設立醫糾互助會 揪團雪中送碳
榮翔專案 台中榮民總醫院 扮演領頭羊
跨院轉診 中國附醫 打造綠色通道
大雁啟航 中山附醫 共榮基層
臺中醫院建立社區健康安全網 照護左鄰右里
分級醫療 仍未見強大支持力
花漾臺中 健康滿分同學會 臺中市醫師公會與防癌協會共同防癌
一起走過25年 5件影響醫界的重大改變
第十七屆理事長林高德(民國82年至85年) 臺中引領25年 醫林百期繁花盛開
回首來路 硬話軟語訴醫情
第十八屆理事長(民國85年至88年) 擔任醫師公會理事長 當言不讓 廖仁 醫林針砭政策不手軟
100期走過的路 23載健保演進史 臺中醫林伴行
點值最低競爭最烈…… 1994-2018醫療環境變化 醫師辛苦 病患叫苦
醫院評鑑 四十年由繁入簡
因應未來挑戰 ! 中國醫藥大學 創新改變 追求卓越 建構AI Smart University & Hospital
因應未來挑戰 ! 中山醫學大學 推動教師專業成長 扣緊社會脈動 引進數位創新教學
常態性疲勞 才是關鍵 5招因應住院醫師加入勞基法
醫林視窗 奔走千里 不信公義喚不回 聯合國大會前夕 參加「聯合國宣達團」感言
Joy Quotient 讓一群人都快樂 傅雲慶的幸福學堂
世紀之謎川崎病 研究歷久不衰 參加第十二屆世界川崎病大會後記
樂活醫族 88℃咖啡 有感小確幸
印度灑紅節 全民粉彩狂歡
生命中的貴人
花之禮讚-四大美術館聯展
醫藝情深 彩墨至樂
那一年 我們一起叱吒籃賽的歲月
樂活醫族 網力全開 球賽精彩 臺中市醫師公會2018年網球錦標賽
菊島花火踏浪之旅 臺中市醫師公會二天一夜澎湖秋季旅行
 
常態性疲勞 才是關鍵
5招因應住院醫師加入勞基法

文/蔡文正
 
近幾年衛福部考量住院醫師具有學習者及醫療提供者身份,參考美國ACGME住院醫師規範,規劃如何兼顧訓練學習的完整性及改善受僱者的勞動權益,計畫讓住院醫師納入勞基法,此議題掀起醫界熱烈討論及關心。

衛福部公告  住院醫師工時上限
過去國內外許多學術研究充分證實,每年有許多醫療疏失所造成的病人傷害,其主要原因之一是來自醫療照護人員的疲憊或工作負擔太重所造成。美國一份著名的實證研究顯示,一位值班護理人員每多增加照護一位住院病人,住院病人30天內死亡率增加7%,顯示照護人力品質對病人被照護結果之重大影響,更何況是擔任主要醫療照護人力的醫師,其醫療品質之重要性更不可言喻。

住院醫師長期是教學醫院醫療照護的第一線人員,其每週工作時間非常長,過去一直是醫界的常態。去年(2017年)衛福部公告2017年8月1日起,實施「住院醫師勞動權益保障及工作時間指引」,規範住院醫師輪班制者每班不超過13小時,非輪班制者以每日正常工作時間不超過10小時為原則,每次勤務連同延長工時不得超過28小時,總工時以每4週320小時為上限。也規劃2019年9月1日將實施受雇醫師納入勞基法。


納勞基法  擔憂醫學教育結構改變
適當減少住院醫師工作時數,除了顧及住院醫師健康及勞動權益外,也希望藉此能提升醫療照護品質。至於要達到上述情形,是否需要將住院醫師納入勞基法?也有各種不同聲音及看法,其衝擊及因應更是大家所最關心的問題。針對住院醫師納入勞基法之影響,衛福部委託國衛院熊昭所長所作之初步研究估計,住院醫師將有1926-2092位之缺口,或教學醫院將有992-1093位主治醫師的不足。此狀況將衝擊住院醫師訓練時間是否延長、醫學教育結構是否改變、住院醫師收入是否受影響(減少)、教學醫院醫師人力成本是否增加、病患就醫或檢驗檢查等待時間是否增加等等。

衛福部提因應  增加人力強化分級醫療
衛福部為了因應住院醫師工時的限縮,曾經提出一些可能因應的方法:在醫療替代人力方面,思考增加臨床醫師助理(Physician Assistant, PA);在補充住院醫師人力方面,考慮增加公費醫學生、增加原民醫學生、甚至增設醫學系或增加醫學生;在主治醫師人力方面,擴增醫院整合醫學專科醫師(Hospitalists);在制度方面,強化分級醫療,降低教學醫院較輕症之病人數量。這些措施或許可以協助逐漸降低住院醫師工時限縮之影響,但是也可能產生其他有關醫師人力增加與醫師收入間之問題,也影響醫院收入、醫師收入與健保支出之關係,彼此勢必相互影響。

釜底抽薪  建立垂直整合照護體系
教學醫院對於住院醫師工時限縮,甚至納入勞基法之影響與因應,除了住院醫師工作內容之調整,替代人力的增加(例如臨床醫師助理),主治醫師對住院醫師工作之分擔,擴增急診或專責病房由整合醫學專科醫師(Hospitalists)負責等等以外,長期而言,如何儘速建立垂直整合照護體系,是非常重要的策略與方法。透過垂直整合照護體系,體系內醫院強化分級醫療,減少體系大醫院治小病,可將輕症病人安排於體系基層診所或地區醫院就醫,減少教學醫院住院醫師照顧輕症病人之工作。

長期以來,本人一直呼籲各大小醫院間,應建立完整的垂直整合照護體系,體系狀如章魚,醫學中心猶如章魚頭,八爪如中小醫院、診所(也包含亞急性醫院及長照機構);平日病人在分佈各地的體系基層機構就醫,需要時再轉診至體系教學醫院就醫,此結構不但可以減少大醫院治小病問題,更可以緩解或解決健保署長期以來的各種給付政策,例如:醫院總額預算、DRG支付制度、論人計酬制度,甚至現在強化分級醫療,規定醫學中心及區域醫院五年內每年減少2%門診量之政策要求。


醫院變相應付  人力問題再現複雜化
在目前台灣健保制度下,醫院為了生存或有適當盈餘,在經營策略上非常強調降低成本(cost down)、提高效率、增加營收,甚而造成員工心中的血汗醫院時有所聞。我們非常擔心,在衛福部規劃的政策方向(住院醫師納入勞基法)發展下,醫院在無法解決目前面臨的住院醫師人力不足下,只是變相應付政府的政策,而未能真正解決問題。例如一例一休政策的實施,有些醫院難以全面落實,只能要求或拜託員工配合醫院的對策。

長期而言,適當限縮住院醫師過高的工時,甚至避免任何醫師常態性過勞,皆是政府與醫院應該努力的事。畢竟,有健康而高品質的醫師人力,才是醫院及全民之福。


醫師納勞基法 
人力缺口預估 住院醫師:
預估有1926-2092位缺口 教學醫院主治醫師:   預估有992-1093位缺口(衛福部委託國衛院熊昭所長所作之初步研究估計)在人力不足與過勞間



陷入兩難
住院醫師工時套入勞基法,醫界將立刻面對醫師人力短缺,看病和開刀要等更多時間的困境,但是若不改善勞苦現況,用血汗換來的醫療服務終將崩潰,如何在綁死工時和放任勞苦間找到平衡解方,是全體醫界努力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