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蘇主光 臺中市醫師公會理事
看診休息日考量 信仰和親子相處 在2003年,我從服務十年的醫院出來開業時,就想說不要過勞,決定每天只工作八小時,週休至少一天。由於信仰的關係,安息日必須休息上教堂,故訂出看診時間是:週日到週四,上午8:00~12:00,晚上5:00~9:00,而週五只看上午,晚上太陽下山即屬安息日就休診,直到週六全天。因而一週實際看診五天半,休息一天半,覺得工作時間滿適當的,不會太冗長。 當時,由於孩子們都已長大,且在台北就讀;一、兩週全家在週六相聚一次就很不錯了,所以在週日工作,並不會覺得親子相處的時間被犧牲了。然而對於孩子還小的年輕醫師來說,則應考量,在週六或日工作,是否會剝奪了陪伴孩子成長的時光了! 假日開診 人事成本就會比較高 因為週末常是家人團聚或朋友約會的日子,員工大都不喜歡週末上班,尤其是星期日。為了安撫員工的心理,就需要額外給予「假日津貼」,以提高員工假日上班的意願,也才能夠招募到願意週日上班的員工;因此人事成本就會比較高! 那時,大家都已逐漸重視休憩生活了,診所漸把週日看診的節數縮減;甚至週休一日漸成風氣,因此週日有看診的診所就逐年減少了。到了2016年,勞基法實施週休二日後,假日診所的開診率就降到了目前的水準了:週六還約有80%,週日則只約有20%! 週日累積病人 增加業績好時機 由於週日多數診所都休息,病人生病了或病情有變化,需要求醫,大都會尋求假日有開診的診所就醫(在健保署網站都有揭露全國假日開診的院所),除非找不到或很緊急,才會去醫院急診。因此在假日看診,很容易看到新病人,或是看到多時不見的老病人。 但也不是剛開業時,週日的診,新病人就會來,還是要逐漸累積口碑,病人才會走進來。而後病人會不會留下來,還要看是否有「醫生緣」;病人也要覺得「對緣」,才會繼續回來;若是覺得「不合」,那就「撒喲哪啦」!還好,大致還能得到病人的肯定;也就發現週日的看診,也會連帶帶起平日的看診量。 基礎漸漸穩定後,週日的看診量,幾乎將近平日的兩倍。因此,每到每週的第一個工作日,都要先預備好精神,以迎接繁重的挑戰到來! 週日門診量多 壓力大必須加快看診 因為週日病人數倍增,候診時間自然拉長;有些病人不耐久候,情緒難免上來,這時就會給工作人員及醫師更大的壓力! 為了減少病人等候的時間,就必須加快看診的速度,此時絕對要全神貫注!問診時絕不能有廢話,只能說重點;病人扯遠了,要把它打住拉回來,還不能讓病人覺得你沒耐心!理學檢查時,動作一定要快速俐落,跟診的護士也要機伶配合─看到拿壓舌板時就要固定好病人的頭,拿聽診器時就趕緊掀起病人的衣服─而且還不能讓病人覺得你在趕什麼!一邊問診,一邊檢查,還要一邊手指飛快地key電腦;同時腦中就要浮現打算開的處方了,一點都不能有所耽擱!這時候,準備室的護士,就要把下一位病人,帶到診間,預備無縫接軌! 晚診結束 精疲力竭又無比輕鬆 時間一直過去,病人也一直掛號進來,看到候診畫面名單愈來愈長,心理壓力就愈來愈大,擔心病人會等太久。但轉念一想:只要病人在看診時,能得到醫師用心及準確的診療,那等候的時間也會認為值得!因此,心情就舒緩許多,也就更加細心地面對病人,以回應病人的耐心等候。名單一個一個過去了,看到最後一頁,心情逐漸輕鬆起來,意識到喘息的時間,已經不遠了。最後,終於看完了,這才想到自己已5、6個小時沒有喝水、沒有尿尿了! 等等!這只是上午診結束,五點開始還有晚上診;趕快囫圇吞個「下午餐」,趕緊小憩片刻,好再面對晚上的挑戰。如此忙碌下來,好不容易晚診結束,已經精疲力竭了!這時候,去春水堂吃個宵夜、喝個茶,將一天的勞累卸下,感覺真是無比輕鬆,心想:一週的工作重擔已去了大半了! 工作不再是一種負擔 而是恩賜 週日病人極多,雖然難免對心理造成壓力;但看到病人焦急的神色,想到他們身體的病痛,又顧念到他們沒有多少院所可去求助;所以週日的門診,我幾乎都不敢請假,除非是非常重要的事。 我就想到聖經馬太福音的記載:耶穌走遍各城各鄉,宣講天國的福音,又醫治各樣的病症。祂看見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於是耶穌對門徒說:「要收的莊稼多,做工的人少,…。」想到此,就覺得工作就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恩賜,能成為病人的祝福! 的確,週日做工的醫師很少,而等待醫治的病人很多;期盼在週日,有更多的年輕醫師加入開診的行列,來服務急待得到照護的病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