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鄭元凱
創業對任何行業來說,應該都不是一件輕鬆的事;對自行開業設立診所,大多也是如此。由於弟個人特質及命運的安排,闖蕩「行醫江湖」幾乎都是「我獨行」。 在弟的那個年代,大六(1990年)就要離開學校,出去見實習兩年後才能畢業。弟是中國醫藥學院(CMC)醫學系第28屆(M28),大五結束的時候就要選擇離校,當時台大醫院(NTUH)給我們那屆的實習(大七)名額是13名,因此我的大六見習是在板橋亞東醫院完成。
選擇耳鼻喉頭頸外科
在台大一年的實習(1991年),是對我將來行醫生涯的一個重要轉捩點,因為在實習結束後,我選擇了「耳鼻喉頭頸外科」來執業,並且留在台大接受住院醫師的訓練。
住院醫師期間,有短暫的成為台大正式員工外,其他的時間我的身份是領羅東博愛醫院的薪水,在台大接受代訓。1996年考上專科執照後,算是以非本校及非本院的身分,直升台大的專任主治醫師。在當年這是不常見的事,心中永遠感謝所有師長的提拔及親友的支持。 在台大耳鼻喉部擔任主治醫師的兩年期間,我是被指派在「鼻科」下學習「鼻科學」,同時也包含「打鼾」這個疾病。 取得生物醫學博士學位
由於對故鄉的情感以及揣摩父親大人的心意下,1998年離開了照顧我七年的台大醫院,與同梯的嘉德兄,現任中國附醫的林副院長,一起回到我的母校中國醫藥學院附設醫院(CMCH)來行醫。一次走掉兩個生力軍這個事情,在當時讓我在台大的恩師,大老闆李憲彥部主任勃然大怒!因為他說:我跟嘉德兄只能走一位,另一位要留下來擔任台大耳鼻喉部「小兒耳鼻喉科」的主任。
在中國附醫的八年期間,在臨床上我仍專攻「鼻科學」及「睡眠醫學」這兩個區塊;在學術上,我先後取得中國醫研所「生理碩士」以及東海大學生科系「生物醫學組博士」的學位。 巨額貸款買房開診所
2006年6月30日離開中國附醫(CMUH)後,轉任慈濟體系籌建「台中慈濟醫院」,並且出任創院的耳鼻喉部主任。2007年9月30日離開台中慈院,並且在10月20日自行創立「鄭元凱耳鼻喉科診所」並在林新醫院兼任至今。
真不好意思,說了半天終於要切入「主題」。但弟「後11年多」的江湖與「前11年多」的江湖有很大的關聯,不得不交代一下。 雖說「中年轉業大不幸」,但「一個人創業」在醫療業務本身對我並不算太陌生。離開台大回到故鄉後,雖然都在大醫院工作,但我的工作性質多是身兼數職,且多半是獨立作業。可能因此一直都「保有危機意識」,即便是獨自擔任「一人的科部主任」,負責幾乎全科部的業務與成敗,都算是有身心的準備與練習。我「壓力與動力」最大的來源可以說是「眼高手低」,一開始就貸了巨額的房貸去買透天厝來當作診所店面。 地段選擇真的很重要
這個「眼高手低」還包括,我不太相信許多前輩所提醒的金科玉律,那就是開業要成功有三個條件,那就是「地段、地段,還是地段!」。有人勸我去七期開業,我那時候也沒有去過七期,因為我是混北區北屯、潭子豐原山線這帶,因為我還是住在豐原老家「做長照」。想到七期是市政府所在的精華區,心裡就癢癢的幹了,買下現在診所的所在地河南路四段的房子。每天看到門前車水馬龍,但是只有車潮沒有人潮。現在想來還真是五味雜陳。奉勸想要開業的醫師們,地段的選擇真的是很重要。
另外一個很重要的感想就是「要找好員工」!我太太雖然是護理師,但是因為要兼顧豐原老家的「長照」以及三個孩子上下學接送,所以並不能常常待在診所幫我瞻前顧後,但是能幫我處理財務與稅務,還有員工招聘及排班協調等工作,對我的幫助就足夠了。所以一天三節的門診都要與員工們一起打拼! 挺員工不能出醫療糾紛
剛開業的時候由於欠款額度很大,所以都想要多看一些病人。大家都知道,雖然我們乖乖地行醫,大部分遇到的病人多不錯,但總會遇到一些「不上道的病人」,掛號時間過了偏偏要掛號,或者是叫到號碼的時候不是人不在場就是心不在焉,以致過號後都要與員工們來爭吵,甚至向我投訴。一開始我都會受到那句名言「顧客至上」所困擾,現在對我來說都不是問題!只要讓我員工不好做事的病人,我一定胳膊向內彎,挺我們的員工,當然是以不出醫療糾紛暴力為前提。
最後要跟各位醫界的前輩先進們分享的就是,在我們行醫的生涯當中有太多的不確定性了,讓我們大團結!公會或協會有活動時,能出席的請多盡量出席與支持。大家團結一致,更能獲得社會各界應有的尊重。敬祝大家快樂的執業,美滿的下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