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是醫家人
理事長的話
賀! 臺中市醫師公會理監事改選
【理事長的話】25屆
第廿五屆理監事團隊
督考變革 避免過度頻繁
分級醫療ING 衛福部6大策略拚改革(4.15啟動)
讓醫界不再做憨工
有開始 就有改變機會
分級醫療 大醫院冷眼以對
啟用分級醫療 診所多元轉身
居家醫療 看到病之外的人
白袍關懷 攜手抗癌
醫師反空污大遊行
改善空氣污染
塵空
六年經驗分享 肺癌的燒融治療
細胞自噬的機制與可能的臨床醫療應用
醫師也應 學習了解多元性別
醫療糾紛 縮短司法偵辦時程
打破醫院門外的高牆
精準醫學 更精準治療癌症
雪域西行見聞錄之四
銅板美食 老闆兼主廚
滋潤人的必得滋潤在太平洋孤島重拾畫筆
全國羽球錦標賽選拔 攻守激烈 將士用命
 
醫師也應  學習了解多元性別 

文 / 林靜儀
 
我們過去的醫學教育,「性別」僅只討論到「生理差異」,也就是biological sex;但是在全球議題中所談的性別偏見、性別刻板印象、歧視,其實是「基於特定生理性別或者性別差異」所設定或產生的「社會文化現象」,在討論時稱為gender。所以gender所討論的並不限於生殖器、荷爾蒙的性別差異,但是卻又很難不與biological sex有關。

 
生理性別是與生俱來
 
仔細思考,在接受醫學教育時,我們有多少時候討論到「性別差異」?而我們討論的「性別差異」的性別,是生理性別或者社會文化性別呢?

在生理、解剖來說,生理男性和女性,不論器官、代謝,是有差異的;在臨床學科,生理男性與女性在疾病表現、好發程度、罹病風險等,也是有差異的;但是這個部分依然需要在性別主流化的實踐過程,持續地在研究、性別統計、性別分析等方面,進行有性別意識的繼續教育與培力。

生理性別是與生俱來,除了少部分因荷爾蒙或基因問題,有一部分是「性別不明genital ambiguous」,多數都可明確的以染色體組合、基因表現(SRY gene)、生殖器表現等等,來認定生理性別。

 
性別認同不同於生理性別
 
另一個部分,則是性別認同Gender identity;這部分醫療和心理領域都有非常多的研究,包括先天決定論或是外在影響成分。但是簡單來說,就是不論自己的生理性別如何,個案對於自己是「社會上認定為的男性」或是「文化上所展現的女性」,有不同於生理性別的想法,甚至包括認為自己「並非男性亦非女性」。在台灣目前已經越來越多人能理解,有些人對於自己的性別認同可能不同於自己的生理性別,而給予尊重,越來越少明顯的歧視。

不過在台灣的法律還只有二種性別登記(男、女),還未能認定「性別不明」或者「性別認同為女性的生理男性/性別認同為男性的生理女性」,因此在個案決定自己的性別後,最終仍需經過生殖器手術(例如男變女者,需切除男性外生殖器),這在某些國家已經可以不需執行,而這也在最近二次CEDAW(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國家報告時,聯合國的CEDAW專家們提出希望能夠改善的部分。臨床的醫師,可能可以先學習了解,性別認同可能不同於個案的生理性別,而此時不要以刻板的性別分別來思考個案,可以先討論對方「希望被用什麼樣的性別來對待」,有助於彼此溝通和信任。
 
 
同志婚姻保障引起很多討論
 
2017年美國國家地理雜誌一月號1專輯是「性別革命gender revolution」,對於性別認同議題做了很多最新的討論;另外也分別採訪了幾位不同年齡、不同性別認同的跨性者,多樣的性別光譜,讓更多人了解,跨性的個案面對不願理解與同理的大眾,所承受的社會壓力2;或許也可以了解台灣日前糾結與錯誤解讀的「性別友善廁所」議題,原先的行動初衷3 4。

而近年來引起很多討論的LGB(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議題,則比較被認為是性與愛戀對象的生理性別取向。在伊斯蘭國家和非洲某些國家,同性戀被視為犯罪,有被虐致死的案例;但是西歐、北美則傾向認同同性伴侶間的關係,例如荷蘭已經通過同性婚姻達16年、加拿大也已經在2005年就通過同性婚姻,美國則是2015年大法官通過同性婚姻合法。雖然台灣近半成民眾對於同性婚姻瞭解不清楚而持保留態度,不過已經有越來越多研究認為,同志也能進入婚姻保障,有助於社會穩定甚至異性夫妻的關係穩定。


 
同志伴侶就醫面臨沮喪
 
台灣在同性伴侶保障的部分,多數訴求在於生活與法律地位的保障;例如一方生病時的探視、照顧、醫療決策委任的權利,一方失能或死亡時,另一方在目前法律上還缺乏實際明文的規範,而不能夠成為優先照顧者,或者處理共同的財產等。醫療人員過去極少對於相關法律的了解,也在長期醫病關係不良的狀況之下,多數傾向保守面對,常常造成同志伴侶在就醫時很大的心理挫折和沮喪。

醫療人員在面對可能超過自己經驗、缺乏理解的一些性別議題時,該保持對於資訊來源求證的態度,並且不應以自己的價值觀、道德觀、宗教觀,逾越客觀的事實;例如美國精神醫學學會早在 1973 年,就將同性戀從精神疾病之診斷項目中移除,並明確指出:同性戀本身並不意味著會有判斷力、穩定度、可信度、或一般社會或職業能力的缺損。世界衛生組織也在1990 年,就將同性戀從國際疾病分類中刪除。諮商心理師公會全聯會特別強調:諮商心理師不得對同性戀者有強加「修復治療」 或者「轉換治療」之意圖與措施。


 
政府應提供多元性別平等保障
 
世界精神醫學會(World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WPA)也在2016年發表對於性別認同與同性性傾向、性吸引和性行為之立場聲明,其中行動三表示:「企圖改變性傾向的『治療』都是缺乏科學療效的,而且強調:這些所謂『治療』會帶來傷害和不利影響。」6。越來越多專業助人者、學者,支持同性伴侶的婚姻保障;例如精神醫學會在2016年12月,發表了「支持多元性別/性傾向族群權益平等和同性婚姻平權之立場聲明」7,表示「台灣精神醫學會支持政府應提供多元性別/性傾向者在法律與社會上的平等保障,包括醫療照護、反霸凌、反歧視、合法而完整的婚姻等權益。」

醫師也是人,不是神,我們沒有權力批判別人的生命選擇。甚至,因為擁有完整科學訓練背景,以及宣示沒有偏見的照顧人的精神,我們更該選擇了解、尊重多元性別的社會。





 
 
  1. http://www.nationalgeographic.com/magazine/2017/01/editors-note-gender/
  2. http://channel.nationalgeographic.com/gender-revolution-a-journey-with-katie-couric/videos/gender-revolution-a-journey-with-katie-couric2/
  3. https://www.facebook.com/LinCYminorta/posts/997473390358199 性別友善廁所哪裏不友善
  4.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54761 有了性別友善廁所就是男女不分,「以後我怎麼教小孩」?
  5. http://gc.ncue.edu.tw/history_report.php?action=view&hir_no=1386160714 [諮商心理師公會全聯會]針對近來多元成家法案爭議所引發之恐同言論本會的公開聲明
  6. http://www.wpanet.org/detail.php?section_id=7&content_id=1807 WPA Position Statement on Gender Identity and Same-Sex Orientation, Attraction, and Behaviours
  7. http://www.sop.org.tw/Official/official_27.asp 台灣精神醫學會支持多元性別/性傾向族群權益平等和同性婚姻平權之立場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