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從2019年底肆虐全球,至今已超過2億人口被感染,死亡人數超過4百多萬,造成各國經濟、社會、醫療體系崩壞,各行各業幾乎都受到影響。以往被視為金飯碗的醫生行業,特別是看呼吸道科別的耳鼻喉科、小兒科、家醫科,竟然因業績嚴重衰退而要求政府紓困。
疫情緊繃 業績衰退又怕染疫 根據健保署2020年比2019年Q2申報衰退:耳鼻喉科ᅠ-40.5%、小兒科ᅠ-35.7%,家醫科ᅠ-16.6%。2021年5月起因社區感染實施三級警戒後,各醫療科別業績平均又比2020年衰退2成以上。小兒科醫學會日前針對全國小兒科診所調查今年與前年5月相比,結果73.8%比例衰退6成5以上(圖1)。耳鼻喉科醫學會亦調查全國耳鼻喉科診所,今年5月比前年同月平均衰退4成5,6月更是衰退6成以上(圖2)。 耳鼻喉科是「To see is to believe」、是相當著重局部治療的科別,雖然疫情期間健保署有推動視訊醫療看診,但民眾無法藉由視訊呈現內部病徵讓我們清楚看到與診斷。以往耳鼻喉科都被同業戲稱「Easy No Tension」專看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清耳屎…,但現在疫情下每個醫師幾乎都是全副武裝---N95口罩、全臉面罩、防水隔離衣、手套加上頭燈,看診不到半小時全身內衣盡溼,脫下手套看到像是泡過福馬林的雙手。在疫情緊繃時期,看到有TOCC史的呼吸道疾病患者,內心總是掙扎著要不要進一步檢查、要不要治療、這個會不會確診?身心的煎熬,真的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啊!現在的ENT看診實際上應該說是「Exhausted、Nervous、Tension」。 苦一下撐撐看 非不得已不減診減薪 看急性感染的科別其工作環境充滿無形的病菌,對上班的醫護人員和求診病人其實都有很大壓力,如何安人心呢?首先要營造一個安全的環境。除了提供醫護人員全套防護PPE外,我的診所入口處設一支立式額溫槍(雖不太準、但安病人心),每小時護士對候診椅、治療椅、桌面擦拭消毒,中午及晚間休診用紫外線消毒燈、次氯酸鈉噴霧機對環境消毒,加購一台德制高功率空氣濾清機24小時運作,公告給病人知道以讓病患對診所環境安心。 另外在此高張環境下為安撫合作的醫師和護士,給予他/她們薪資保障,非不得已不減診減薪,甚至給予防疫危險加給。我的想法是員工願意留下來跟老闆同甘共苦,老闆寧可苦一下撐撐看,不要輕易地減她們的薪水。 耳鼻喉科內科化 學著改看三高病人 有一個有趣的現象:疫情期間許多科別診所因病人大量減少而思索如何應變。訪間流傳說「現在是內科耳鼻喉科化、耳鼻喉科內科化」,早在疫情前許多內兒科診所為了加強耳鼻咽喉部治療添購了治療檯;疫情下耳鼻喉科診所因上呼吸道病人大量減少也覺悟改學看三高慢性病。以往流行季節該流行的腸病毒、輪狀病毒、流行感冒都不見了,甚至連發燒的病人也很少見。這段時間失眠、焦慮症、自律神經失調、耳鳴、頭痛、眩暈症患者增加,身為耳鼻喉科醫師一定要把握住這類病人。 如果只會看上呼吸道疾病而對氣喘、COPD患者照護不熟悉勢必損失不少病患。開發三高慢性病患,短時間內不是一蹴而就,最好診所能申辦成人健檢並由此下手。公費疫苗注射申請與行政作業雖然剛開始不熟悉,但可以趁現在疫情下診所很閒時申請公費疫苗注射,建立長久疫苗注射SOP。在業績慘澹下承接新冠肺炎疫苗施打,診所門面也稍微能熱鬧些。 疫情第一線行醫 請修正總額分配方式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在這疫情時代有些科別業績不減卻反而成長,但明顯地感染科別卻受到嚴重衝擊,總額制度下更讓成長科別因點值紅利更顯制度不公平,實在沒有理由讓這些第一線面對疫情的科別勞心、勞力、冒著被感染危險後又要面臨診所虧損倒閉風險。誠摯期待我們高層的英明睿智,果斷修正總額分配方式,以讓各科間能權責、收益與風險平衡,如此醫療生態也才能永續發展! 圖一: 小兒科 110年6月與108年6月相比,門診人次剰下幾成? (圖二) 耳鼻喉科110年、109年5、6月跟108年門診人數相對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