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的秩序,在2019年底中國武漢開始發現案例後,迅速擴散至全世界。全世界各行各業,都受到了相當大的衝擊,沒有任何人能倖免於難。
SARS時期,我還只是學生,並未感受到醫療第一現場的衝擊。H1N1新流感時,我還在醫院服務。除了戴緊口罩,勤用酒精消毒聽診器、雙手之外,臨床上並也沒有特別的變化,彷彿整個防疫過程並和我無關,我只是一個運轉中的螺絲釘。 調整診所內動線和設備 然而武漢肺炎病毒,無論是潛伏期、輕重症症狀差異、疾病嚴重度、後遺症,都不同於以往看過的任何病毒。傳染途徑更是五花八門、千奇百怪。在一開始還不瞭解這個病毒的時候,各種真真假假的資訊,搞得眾人是人心惶惶。不同的還有,我開業了,我必需要負責自家診所內的各項防疫措施。 所幸家醫科養成過程中,除了慢性病的學習,對於感染症的控制也都融入在在訓練過程中,包含了幼兒和成人的常見感染症等等。於是,我和身為兒科醫師的太太,立刻就著手思考調整診所內的動線和設備位置,同時間盡可能尋找隔離衣、面罩、眼罩等等個人防護設備,以供診所內所有員工使用。 規劃出「乾淨區」和「污染區」 員工動線部分,盡可能規劃出所謂的「乾淨區」、「污染區」。由於診所空間不大,變將藥局劃設為乾淨區,請藥師盡可能減少進出。其它人員要進入「乾淨區」前,則務必至少清潔雙手,或甚至將隔離衣噴灑酒精後再脫除。只能在「乾淨區」內喝水飲食,但盡量減少進出次數,每個員工都盡量限制在自己的責任範圍內活動。搭配空氣清靜機(靜電集塵)和冷氣進氣口的HEPA濾網,來攔截污染區空氣中的病毒。下診後,需以漂白水清消「污染區」檯面椅面等等。 初期,也曾嘗試設置「微正壓」診間。於診所後方設置排風扇,並封住後方所有通氣孔,試圖將診所後方較乾淨的空氣,往診所前方擠送,提供診間的空氣汰換。然後以蚊香測試,是否真有微正壓效果時,發現「完全沒用!」因為診所座向和後方大樓的關係,診所內的氣流幾乎都是從前方灌入,自然界的氣壓是難以用這麼簡陋的設備就能夠對抗的。再加上天氣逐漸進入夏天,就放棄了這樣的設置。 蒸汽藥物治療區全部停止 再來,當然就是配合CECC的建議,在病患進門時詢問就醫目的,TOCC,量測體溫、實名制等等。原本診所前方就有設置一區蒸汽治療區,但因為怕交叉感染,所有的蒸汽藥物治療都全部停止,便將該區隔好帷幕,當作初期「未戴口罩」、「發燒」、「TOCC有疑似接觸足跡」的民眾看診的隔離看診區,並於每一次看診後就做清消。 至於診所內每個醫護、櫃臺人員的全身設備,從頭套(髮帽)、眼罩、面罩、醫用口罩、防水隔離衣,必要時搭配手套等等個人NPI,更是從疫情初始就全套上。會產生氣溶膠的各種檢查或治療,也一路停止使用了兩年,僅於數次清零的空檔,偶有使用。 多數病患是可以教育的 原本以為這些措施會嚇到病患,讓就醫的民眾減少。後來民眾理解後,開始瞭解這些裝備,除了保護我們,也保護著他們,於是都能安心地前來看診,還會跟我們抱怨去哪裡看診時,醫護人員都沒有如此防護,感覺很不安心。其實多數病患是可以教育的,後來民眾看到沒有做好防護的人,反而都會覺得怪怪的。 目前omicron的防治,99.7%的輕症,加上台灣疫苗施打比例相當不錯,著實不能再用傳統的「疫調框列隔離」,因為會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在管控「非常不嚴重的輕症」。雖然目的在「減災」,為了減緩罹病的速度,拖延中重症個案湧現的時間,避免造成急重症醫療崩壞,然而迄今仍須以「PCR確診」為主,「視訊看診」和「逐步放寬隔離」的措施,的確保護了基層第一線,但也阻絕了多數民眾自己前往診所就醫的習慣。 輕症者可直接來診所就醫 筆者個人觀點,由於omicron有非常大量的輕症到無症狀,跟一般感冒無法區別,治療上其實也無須區別。這些輕症無症狀者,可能不需要如此嚴格的篩檢和控管,否則反而會造成民眾「獵巫」和「恐懼」的來源。 個人現階段作法是:「將所有的感冒都當成是omicron輕症處置」。輕症者不見得需要快篩或PCR確認,更不需要過多隔離,可以直接來基層診所就醫,並隨著症狀變化,可隨時回診追蹤。台灣的就醫方便、便宜,是世界各國都不容易做到的事情,這卻是台灣醫療最大的武器和對抗疫情的利多。 然而目前的隔離措施,確診流程,視訊看診等等,當然是提供了基層相當大的保護,卻大大增加了民眾往基層就醫的困難,反之也增加醫院急診更大的負擔。希望能夠早日放寬相關規定,避免後端急重症醫療的崩壞。 目前疫情的管控,當然還在滾動式調整中。咱們還在疫情浪頭的前端,正在乘風破浪往前,需要堅定的信念來共同對抗相同的敵人。 大家加油,共存的荊棘之路,有你我相伴。 圖說 1. 2020年3月疫情之初,診所內醫護、櫃臺人員從頭套、眼罩、面罩、醫用口罩、防水隔離衣,必要時搭配手套等等個人NPI就是全套防護。 2. 2021年4月7日率全診所員工打AZ疫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