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鄭元凱 臺中市醫師公會監事
鄭元凱耳鼻喉科診所
2020/05/13,疾管署CDC統計:上呼吸道感染門診人次較去年同期減少60%,類流感門診人次少72%,腹瀉門診人次少34%,總門診人次只少17%。難怪兒科、ENT及家醫科,唉唉叫⋯」以上引用自參加市府衛生防疫會議長官的敘述。因為疫情的影響,健保報表顯示受害最深的科別依序是耳鼻喉科、兒科及復健科;但有許多基層開業科別,反而因為疫情的關係,業績成長。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 可以做得更好更全面
基層醫療開業的11個科別,原本就有各自的開業條件與環境,還有業務上所謂的「淡季」與「旺季」差別,這些都無可厚非,時間久了自然也就了然於胸了。但是遇到「新冠肺炎」,這個從1918年西班牙流感一百多年以來、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對全世界人類的生命健康及財產造成最大威脅的「飛沫、接觸性、呼吸道傳染性疾病」,「呼吸道科別」所受到的衝擊自然是最大且前所未有的。也就是責任範圍最直接、最危險性,當然在防疫作戰當中其重要性也最高!如果這個防線沒有守住,台灣有可能會倒,即衍生出大規模社區感染。
我一直是覺得「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可以做得更好、更專業、更全面!具體來說可以分成幾個層面。第一、在中央,雖然有資訊集中的優勢,但是不一定看得到周邊更廣大地區的細節與差異。第二、在高層,同上述一樣,雖然有絕對至高的行政命令裁量權,不一定能察覺基層、第一線最實際的問題。第三、就是「不同專業別」的差異!
中央與地方不同調 公權力喪失部分信心
對於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統籌全國防疫工作,自然是千辛萬苦、功不可沒。但是一路走來,令我感覺驚心動魄或不可思議的地方有好幾點。第一,宣布「進入醫療院所必須嚴守戴口罩」的時機太晚。由於醫療院所的員工幾乎都會戴口罩,所以嚴格要求進入醫療院所的「病患」都必須戴口罩至關重要。因為如果人人在容易疾病傳播的醫療院所內都戴口罩,彼此之間要相互傳染的機率會迅速地掉到極低,這是最有效的防疫作為之一。
第二,宣布「國門全面封鎖」的時機太慢。病毒傳播無國界,今天並不是只有從中國武漢來的人可以傳播新冠病毒,從日本、歐美等來的人都可以傳播!中心到3月19號才宣布封鎖,之後又因應大家的質疑而向前追加兩週的時間,這都表示決策太晚,但已徒增國人的困擾,並種下種種民眾過度恐慌的前因。第三,好不容易已經做對的行政命令,竟有選擇性的執法。像有的民眾不服從相關單位的規勸,做好居家隔離檢疫,原本已訂定的罰則卻不能落實。除造成中央與地方的不同調,也讓民眾對公權力喪失部分的信心。
防疫面與經濟面 要取得最佳平衡點
第四、同樣地,好不容易已經穩定下來的疫情,在可以預見的清明連續假期前,就有許多專家對中央提出建言要有所作為,結果竟然是在假期快結束前,採用細胞簡訊,大動作展現實力。這種「過與不及」同時實行,其實折損中心的威信。第五,同樣是中央單位的國防部與衛福部,對疫情的態度竟然能夠南轅北轍。4/17週六中午的防疫記者會都還宣布沒事,但是其實已經有事了。清水耳鼻喉科周醫師已經通報一例篩檢,結果當天便確診、收治住院,並連夜召回七八百名敦睦艦隊士官兵,後來有36人確診。試想,如果讓這些士兵假期結束後又還返回部隊,後果將不堪設想。
經過這幾番周折,其實我們的疫情在四月底就結束了,但是恐慌整整又多延續了一個多月!這一個多月對於許多產業的打擊有的是致命性的。對基層耳鼻喉科診所更是讓業績掉六成!也就是開門營業就賠錢。誠如許多專家學者所言,如何能夠在「防疫面」與「經濟面」取得最佳的平衡點,這個政府的防疫工作才是最高明的!當然,要達成這個目標並不容易;對許多國家而言,甚至是非常困難!但對台灣來說,這其實不會太難。台灣醫療體系的軟硬體,其廣度跟深度都是世界級的資優生!
沒事不要到醫療院所 不夠專業跟嚴謹
基層醫療在這次防疫大作戰當中其實是扮演很重要的角色。除了上述敦睦艦隊事件外,台灣第一例死亡病例,白牌計程車司機,也是由彰化耳鼻喉科蔡醫師通報而爆發出來。從健保署所提供的資料顯示,在大量出國民眾返國後,因上呼吸道相關疾病需就醫求診時,就有超過七成的病人是到基層診所求助,這個驚人數據說明基層醫療的重要,但同時也提示:中央高層對地方基層的了解與支持「不可能完全到位」。
有呼吸道相關症狀的病人會就診的科別,最重要的便是耳鼻喉科,其次是小兒科及相關內科。當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最早喊出「沒事不要到醫療院所」時,雖然看似口語通俗化,希望病人減少不必要的就醫以免造成院內或群聚感染;但這句話的「語病」其實還代表著「不夠專業跟嚴謹」!因為沒事不要看去醫療院所,某種程度上就好像告訴病人「沒事不要生病」或「不舒服的時候,不要照著原先就醫的模式去處理醫療問題。您就自己解決,自己看著辦吧!」。
我覺得比較嚴謹跟專業的處理方法,應該是告訴病人如何落實分級醫療,並貫徹「戴口罩」與「勤洗手」。一味讓該看病的病人不敢去正確的地方看正確的醫師,除了徒增病人的恐慌,又不能解決自己的醫療問題外,原本附帶會從專業醫師那邊得到更正確防疫觀念的機會,同時也不復存在。
過敏性鼻炎患者 很難不摸眼口鼻
再提一下剛剛第三點,所謂「專業別的差異」。眾所周知,防疫最重要便是「戴口罩」及「常洗手」。有戴口罩與勤洗手就一定可以降低感染嗎?是的,但是先決條件還有:「盡量不要摸你的眼、口、鼻(或者說是不要觸碰臉部)!」這點至關重要,否則您戴口罩跟常洗手通通是沒有用的!但請問「什麼人會常常觸碰自己的眼口鼻」呢?那當然是「過敏性體質」的患者。過敏性疾病最常見的族群就是「過敏性鼻炎」!這是耳鼻喉科開業醫師最重要執業的範圍,也是幫助病人防疫最重要的工作!但是我自始至終沒有從中央防疫指揮中心的專家口中聽到這一點,感覺非常的失望。難道「感染」跟「免疫」就一定對立嗎?
歷史總會一再重演,重點是「可以從歷史中學到什麼?改善自身的哪裡?將來面對重演的歷史時能如何趨吉避凶?」。對抗SARS-CoV-2,類似SARS跟流感這類「飛沫呼吸道傳染疾病」病毒,其實原則並沒有想像那麼複雜與困難,除了長久以來最重要的「戴口罩」與「勤洗手」外,還要「控制過敏」!至於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當中也常被提及的「保持社交距離」也盡量配合;但個人覺得這點比較其次,因為在人口密集的國家或城市當中並不是完全恰當或可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