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吳俊衍 康康診所
波蜜位於藏東,是沿著公路發展的一個小鎮,人口不多,四周群山環繞,形成了許多冰川,冰川的雪水下融,匯聚成了大大小小七十多個冰積湖。波蜜市人口一千多人,非常漂亮,其景色就像瑞士山間小鎮一般。雪山、森林、溪流、大大小小的湖泊,藏族風格的建築,遠處的裊裊炊煙,溫暖的金色陽光從層層雲朵中傾瀉而下,要不是一年冰封雪地八個月,我真想年紀大時定居此處桃花源。
藏東因為雨水豐沛,加上山勢高聳,故冰雪下滑形成了無數大大小小的冰川,我們今天要去看的是米堆冰川。 米堆冰川在波蜜縣城東一百多公里,是念青唐古拉山與伯舒嶺的交接處。這個冰川很出名,因為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冰川(2400米) ,冰川後方的雪線約4600米,冰川融化後形成一個紅色的泥湖,湖水再往下流形成了米堆河。 在米堆果拉村下車,大約還要走一公里多的山路,才可到達冰川邊緣。熱情的藏族同胞立刻包圍了我們,問我們是否要騎馬上山。我生平從未騎過馬,當然不會放棄這個機會。一個人來回100元人民幣,比后里馬場便宜多了。 叮咚叮咚,每匹馬都由一位人員牽著,鈴噹在馬脖子上清脆響著。跨過草叢,穿過小溪,馬兒開始爬上了山路。山路陡峭不寬,只夠一匹馬通行,旁邊是三、四層樓高的懸崖,不高,但跌下去大概也得包石膏了。二千多米的高度,空氣稀薄,山路崎嶇陡峭,我的馬開始氣喘吁吁,走走停停,載著八十多公斤的我,牠舉步維艱。 我的天啊! 我開始後悔擔心了,馬兒馬兒,千萬別在懸崖上嗝屁啊!我是來西藏旅遊,不是來投胎的! 「阿彌陀佛」「南無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嘛嘛呢叭咪哞」,我把我所有知道的佛號都在心中大聲朗誦。嘿嘿,佛祖慈悲菩薩保佑,果然平安渡過了這一小段崎嶇的山路。 在米堆冰川旁拍了照,又要折回米堆村了。我問藏族的牽馬員,回程我是否可以走路,不要騎馬,她說不行。天哪! 又要走那段山路了,下坡比上坡更驚險,馬兒不再氣喘吁吁,反而加快了牠的速度趕回家。山上溫度很低,但我冷汗直流,好怕跌下馬背。我看了一眼懸崖底下,底下全是不知名帶刺的枯樹枝,若掉下去,下場可能比骨折更慘哩! 馬兒馬兒,我前世與你互不相欠,今世載我純屬機緣,你只是混口飯吃,我只是想來個人生初體驗,大家萍水相逢,彼此平安就好。 下馬後,我和我的馬互看了好幾眼,它鼻孔一直哼著氣我則是渾身溼透了。我猜它大概是覺得真衰,今天載了一個這麼肥的胖子。我則是內心充滿了感激,感恩讓我生平第一次騎馬就有了這麼一個難忘的驚險回憶。 米堆村整裝後,車行續東,往此行最東的昌都市然烏湖前進。然烏湖是川藏公路上最大也是最漂亮的湖泊。它的西南是崗日嘎布雪山,南側是阿紮貢拉冰川,東北則是伯舒嶺。湖水四面環山,冰川密佈,雪水溶化匯集在此,成就了人間絕景。湖畔有大片青草地,牧民在此放牧著髦牛。白雲、藍天、冰川、雪山,青草、綠樹、與三三兩兩的牛群,倒映在然烏湖綠色的湖水面上。然烏湖,我會一直記著你的。
Day 4 波蜜→通麥天險→魯朗村→色季拉山→ 尼祥閣→林芝市
結束了藏東的湖泊冰川之旅,車行回西,我們今日要返回林芝。在通麥大橋稍事休息,我們到了魯朗村吃午餐,享用藏東的特殊料理:魯朗石鍋雞。 魯朗村四周巨木成林,稱作魯朗林海也稱作龍王谷。因為此地是波密到林芝的中點,故許多藏民在此開設民宿旅館與餐廳。魯朗村風景明媚氣候溫和,故村民自稱是西藏的小瑞士。說真的,牛皮人人會吹,我覺得在波密之前,有誰敢自稱是桃花源。
Day 5 波蜜→通麥天險→魯朗村→色季拉山→尼祥閣→林芝市
「心頭影事幻重重,化作佳人絕代容。 恰似東山山上月,輕輕走出最高峰。 我與伊人本一家,情緣雖盡莫咨蹉。 清明過了春自去,幾見狂蜂蝶戀花。」 作者: 達賴六世 攬盡了藏東的美麗風光,現在我們要開始西行了,往拉薩的方向前進。離開了林芝市,第一個景點是藏人的聖湖巴松錯。 青藏高原因為地形與隆起作用的關係,大小淡水湖、鹹水湖星羅棋布。藏人因有原始苯教的信仰關係,故有神山、聖湖的習俗。其中最大的四個湖泊,被視作四大聖湖:瑪旁雍錯、羊卓雍錯、納木錯,與青海湖。藏語所謂的錯,是指湖泊。藏語所謂的藏布或曲,是指江河。 巴松錯面積不如四大聖湖,但因湖中有座扎西島,島上有座唐朝末年即建立的苯教錯宗寺,故也被視作聖湖。錯宗寺是座小廟,面積不大,但入口處即用兩根樹幹做成男女生殖器的形狀,讓人印象深刻。不知道為什麼,古老的原始宗教除了敬天敬地、敬山敬水,都有生殖器的崇拜,中外皆然,大概是對生生不息的大自然一種敬畏與感恩之心。 巴松錯的水很清澈,湖水是寶藍色的,好藍好藍好透明,船隻停留其上,好像是漂浮在上未吃水的感覺,這種感覺非常奇妙,很空靈,很夢幻,一點也不真實。水底有許多游魚會游向岸邊乞食,看著牠們游向水面,好似一支支黑色的箭射向空氣,倏忽一下箭又轉身不見了,又一支支箭又衝來了,這種記憶奇妙的不得了。誰說水至清無魚,巴松錯不但有魚,還多的要命。 離開了如夢似幻的巴松錯,我們前往附近的餐廳午餐,巴松錯盛產湖魚,可是我們在西藏十餘天都沒有吃魚。因為西藏的藏人有水葬的習俗,若吃魚,可能會吃到……。 在西藏大部分的住人地區都是高原,故敵人來犯時遠遠就能看到。只有藏東地區雨水充沛,故森林茂密可掩飾行踪。藏人祖先為了防範敵人與兼作烽火台,在藏東建立了許多碉堡。但經過數次地震與歲月摧殘,目前僅有秀巴古堡較為壯觀。我們下午參觀了一下秀巴古堡,沒停留多久,就往日光之城拉薩前進了。
Q5 西藏的石鍋有何神奇
西藏的石鍋,樣子很像日本的鑄鐵鍋,是由藏東墨脫縣的皂石作成。這皂石產在墨脫縣,質地很軟,據說成份內含人體必需的鎂、鈣、錳、鎳、鋅……等諸多微量元素。因皂石質地軟,故無法用機器大量開採,需用手工挖取岩石及雕鑿成石鍋。另外這石鍋保溫防腐效果極佳,用此鍋在炎熱的夏天煮飯或烹調食物,能兩天不變味,鮮美如初。我親自試過,石鍋內放上熱滾滾的雞湯,用手摸石鍋外壁,微溫而已,真是神奇。 魯朗村內的石鍋雞採用的是放山土雞,每隻雞只比鴿子大一些,加上各種菇類一起烹煮,味道十分鮮美。但我還是念念不忘那個神奇的墨脫石鍋,要不是太重了,真想從西藏扛一個回臺灣煑麻油雞。 車行續西,接近林芝市了。先去參觀了世界柏樹王園林,這裡有數棵巨大的柏樹,其中最大的一棵神木級約高有50米,樹徑一圈15米,年齡約有3200年,被稱為世界柏樹王。這裏是苯教的聖地,據說苯教的起源地就是這裏。
Q6 西藏只有藏傳佛教嗎
很多人都以為西藏地區清一色的都是藏傳佛教徒。其實,佛教於西元七世紀左右(文成公主時代)才正式由北印度傳入藏地。在此之前,青藏高原上流行的原始宗教是苯教。苯教跟其他原始宗教都一樣,相信天地萬物都有靈,崇拜天地日月、山川雷電、草木禽獸等。因為西藏特殊的地理環境,人類在此生存不易,故苯教重視念咒語與進行巫術儀式來趨吉避凶。今日雪域藏地到處可見的風馬旗,以及刻有咒語的瑪尼石堆,皆是苯教所遺留下來的習俗。 佛教在吐蕃王朝的第一任贊普松贊干布(唐代文成公主和親的那位)時正式傳入了西藏,但當時卻未在西藏興盛。後來經過了數百年的期間,苯教與佛教兩者互相融合,最終苯教幾乎完全融入藏傳佛教中。也因內含苯教的許多元素與密宗傳入藏地,故藏傳佛教的諸多儀軌與我們中原的大乘佛教系統有著巨大差異。 現今青藏高原的邊緣地區仍有好幾百座苯教寺院,但因為佛教化了,非藏人均難以分辨。苯教寺院有些含有左旋的雍仲符號,佛教是右旋的 。苯教徒繞瑪尼堆或轉經輪時是逆時針的,佛教徒是順時針的。另外苯教僧侶在身著紅色僧袍時,上衣布襟常常會用上一小塊藍色。 這,就是苯教。
Q7 東藏人的葬俗為何?
一般藏人的葬俗有四種: 1. 土葬:藏人不喜土葬,只有患傳染病,或罪犯死後才土葬。但不裝棺,沒有陪葬物品,直接裸葬入坑。土葬在雪地高原,是最低等的埋葬方式。 2. 天葬:這是雪域高原最特殊也最多人採用的葬俗。天葬,藏語稱作「察多」,是「鳥施」之意,即把死者的肉身施捨給鳥兒作為食物。 西藏共有三百多座天葬台,最大的天葬台是拉薩市的直貢梯寺天葬台。根據西藏習俗,死者直系親屬都不會到場,只有派一名代表出席,並且女性不得參與。 一般做法是死後先停屍三天,然後由揹屍人將遺體揹到山上的天葬台。天葬師先點火引鷹後,再將屍體切成小塊,砸碎骨頭及頭顱,讓禿鷹啄食乾淨。吃得越乾淨,代表功德越圓滿,越能到達極樂世界。 3. 水葬:在西藏自治區的東部,以及四川西部的地區,因為多河川,故流行水葬。在水深河急之處,常設有水葬台。水葬亦有水葬師,將屍體切成小塊,直接丟入河中或用沉石法沉入水中讓魚啄食佈施。 4. 火葬:除了藏東地區,雪域高原缺乏高大樹木可作火葬之柴火,故火葬只有高僧或達官貴人死後才能施行。火葬後的骨灰常混合泥土製成小陶俑(稱作擦擦) ,放入廟內小殿內供人膜拜頂禮。 (四之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