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轉新機 杏林春暖
謹慎掌舵 駛過風浪
會務報導
醫˙林˙短˙波
報名囉! 額︱滿︱為︱止
醫療防疫 守護台灣
健保署中區業務組長李純馥
Doctor運動趣 !
專題報導
國民運動中心 臺中市有夠實惠
【專題報導】Dr.運動趣
【專題報導】Dr.運動趣
【專題報導】Dr. 運動趣
專題報導
【專題報導】 Dr.運動趣
【專題報導】Dr.運動趣
2021健保署及衛生局事業務推動重點一次看
健保醫療業務 推動重點
正月臺中 藝文走春
退化的膝關節
中國醫學大學水湳新校區
醫林青春版
青春版
【第三人生】再度燦爛
【樂活醫族】第三人生
樂活醫族
【樂活醫族】醫師娘觀點
新冠玫瑰情
美展開春
公會活動
2020公會秋季旅遊
臺中市醫師公會
 
運動與傷害的距離
前熱身、後收操有助於避免運動傷害

文 / 葉元宏 臺中市醫師公會常務理事 陽明復健科診所

 
家衛生研究院(2011年)研究發現,每天運動15分鐘(或每週90分鐘)以上可以降低14%的死亡率,壽命延長了3年。這讓許多平時並沒有運動習慣的人,開始強迫自己做運動。

造成運動傷害 多半是沒有正確訓練方式
但這些平時沒有建立起良好運動習慣及執行運動觀念的人,身體活動、身體組成及可以執行的鍛煉強度通常不如已經有運動習慣的人,對這些人而言,運動真的可以促進健康? 還是拉近了運動與傷害間的距離? 因此,如何適量、適度的運動以避免運動傷害,是現代人執行運動以維持身心健康的重要課題。 運動傷害是不分年齡層的,且多半是因為沒有正確的訓練方式,或是過量運動而造成的。一般而言,本身就有圓肩、駝背等姿勢不良或是長期缺乏運動的人,在運動過程中,比起有運動習慣的人,會更容易造成運動的傷害,尤其是每到周末瘋狂運動的族群。近年來,健身房及健身網紅越來越多,全民瘋健身的結果也瘋出後遺症。許多復健科醫師表示因健身產生運動傷害的病人不在少數,大多在肩部(25%)、膝關節(13%)及下背(14%)等部位,尤其最常見於20多歲開始健身的年輕人。

標題: 全民瘋運動 受傷部位排行榜
肩部(25%)
膝關節(13%)
下背(14%)

運動傷害 以肌肉肌腱拉傷最常見
運動傷害最常見出現的部位,分別是腳踝、膝蓋、下背及肩頸。運動傷害的類型以肌肉肌腱拉傷跟韌帶扭傷最常見,嚴重的運動傷害甚至會造成椎間盤突出、脫臼、骨折、韌帶斷裂等。急性拉傷、挫傷、扭傷時須立即執行以下處理原則:保護患部(Protection)、休息(Rest)、冰敷(Ice)、壓迫性包紮(Compression)、及抬高患部(Elevation)。其主要的目的是要減少組織出血和紅腫、疼痛的身體狀況。但若發生脫臼、骨折或有嚴重出血的情況,應馬上送醫。有劇烈疼痛亦可以依醫囑吃止痛藥緩解疼痛感,若合併有嚴重發炎或感染時,則可考慮給予消炎藥,避免發炎範圍擴大。

慢跑及短跑者最常發生腿後肌肌群、股四頭肌及小腿肌群肌肉拉傷;腰部肌肉拉傷則是高爾夫球常見的運動傷害;其他一些衝擊性小的運動,如瑜珈、深蹲、網球等運動,可能造成肩頸手臂及腰部肌肉拉傷。另外,在健身房執行重訓或硬舉的時候,初學者或沒有運動習慣的人,很容易因為核心肌群肌力不足、腰椎及肩部穩定性不夠的狀況下,造成肌肉拉傷、甚至椎間盤突出、椎體滑脫及壓迫神經等狀況等更嚴重的狀況。另外,腳踝扭傷是球類運動中常見的運動傷害,因跑跳中被絆倒,使腳踝內翻,造成腳踝外側的韌帶扭傷。

適當治療 重建肌肉及關節穩定性
針對肌肉拉傷及韌帶扭傷,經過初期的處理後,可至復健科接受繼續治療。目的在採取適當治療,促使受傷組織的癒合及重建肌肉及關節的穩定性,以避免再次受傷。最常見的復健處置以徒手操作治療、儀器治療及運動治療為主。舉例來說:可利用治療性超音波及深層徒手按摩來修復組織纖維、利用深淺層熱療及電療以降低疼痛及促進血液循環、使用運動貼布避免二度傷害、執行被動性或主動性的關節運動,在不引發疼痛的範圍來維持活動度、強化關節穩定功能及避免長期不動造成關節沾黏。
總之,運動前須評估自身的體適能狀態,並執行正確且充足的熱身,充分了解運動正確的執行姿勢,且運動完後的也須執行冷卻性收操牽拉運動,這些原則均有助於避免運動傷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