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嬰兒在呱呱墜地的那一刻,我們可以看到他們張口呼吸,大部分會嚎啕大哭。此時,他們的心臟循環系統也立刻需要進行重大的血液動力學改變,將原來由依賴胎盤換氧轉換為以肺臟換氧的方式,這些轉變包括開放性動脈導管縮小、卵圓孔關閉以及周邊肺動脈的擴張。但有些新生兒,因為先天性的缺陷,這樣的轉換無法順利完成,會在短時間造成他們嚴重發紺或者休克,立刻威脅他們的生命。
肺動脈瓣氣球擴張術 救治肺動脈狹窄 肺動脈瓣氣球擴張數可以說是結構性心臟病介入治療的濫觴,但現在已可運用於新生嬰兒。例如,一位紀小弟出生後因為嚴重的發紺而由某區域醫院轉入,心臟超音波檢查發現嚴重之肺動脈狹窄,已經幾乎沒有任何血流可以流入肺動脈,此時我們立刻給予前列腺素E1 (PGE1) 打開動脈導管,在假日的夜間,我們立刻予以進行肺動脈瓣之氣球擴張術,先以一個0.4公分之冠狀動脈之氣球進行先期擴張,再以一個0.6公分之周邊氣球作最後之擴張,術後在新生兒加護中心照料數週後順利出院,術後恢復良好,心臟功能正常,無須進行第二次之氣球擴張術。 主動脈瓣嚴重狹窄 氣球擴張術打通 劉小妹出生後因為心雜音由某區域醫院轉入,呈現休克及酸血症現象,我們立刻予以進行心臟超音波檢查,發現主動脈瓣嚴重狹窄,導致心臟輸出減少,無法供應身體代謝所需之心輸出,此時立刻給予前列腺素E1 (PGE1) 打開動脈導管,以維持生命。也是在假日的夜間,我們立刻予以進行主動脈瓣之氣球擴張術,術後在新生兒加護中心照料數週後順利出院,目前恢復良好,心臟功能正常,只留下輕度主動脈狹窄無須進行第二次之氣球擴張術。 融合治療肺動脈閉鎖 取代高風險電燒瓣膜造口術 林小妹出生後因為肺動脈瓣完全的閉鎖,呈現嚴重的發紺。與家長討論後,以融合治療取代傳統高風險的電燒瓣膜造口術,由心臟外科團隊進行開胸,但無須體外循環,由右心室出口直接穿刺肺動脈瓣)並以0.6公分氣球直接予以擴張,大幅縮短了手術的時間,同時也減少了傳統電燒或開心手術的風險,這樣的方式我們首先將它發表在心臟科居於領導地位的國際期刊(Lin MC et al. A novel hybrid therapy for pulmonary atresia with intact ventricular septum. Int J Cardiol. 2010 29;144(3):438-9.)與同業分享,目前已成為此類疾病治療方式的一個選項。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也將原來使用食道超音波術中監控的方式改為更為安全的清晰的心包膜上超音波來監控,這樣的方式我們也將它發表在美國心臟超音波學會的官方期刊(Shen CH et al. From atretic to perforated: a closer view of pulmonary atresia. Echocardiography. 2014;31(1):E16-9.)上面與同業分享,希望幫助全球類似的病患獲得更好的照料。
精益求精,新科技再創新
雖然使用融合治療治療肺動脈閉鎖獲得良好的成果,但術後仍有手術疤痕等顧慮。所以近兩年來,我們將成人冠狀動脈全阻塞時所運用的全阻塞導絲(CTO wire)拿來作為突破閉鎖肺動脈瓣的工具,目前得到的成效也相當良好,我們也創新不進行股動脈穿刺,以避免股動脈損傷的併發症,目前我們已完成三病例,手術時間更行縮短,同時也不會留下任何的手術疤痕。 融合治療早產兒主動脈弓中斷
合併主動脈肺動脈窗
張小弟是一個低體重之早產兒,出生後呈現發紺現象並合併心臟衰竭,影像檢查發現他的主動脈弓中斷,所以下半身血液供應均經由存開性動脈導管而來,但是存開性動脈導管在出生後會逐漸閉合,所以他的重要器官如腎、肝、腸,因無血流供應,而威脅他的生命,所以,在出生後需立即手術。他又合併大動脈-主肺動脈窗,在新生兒會導致大量的血流由主動脈流至肺部,引起嚴重心臟衰竭,因此需在新生兒期修補。但是,此種手術需人工心肺體外循環,對於1.8公斤小嬰兒而言帶有極高的風險。 經醫療團隊以及家長商議,進行融合手術,以左心發育不良融合手術的概念,首先施以雙側肺動脈縮小術,避免心臟衰竭。繼而由小兒心臟科醫師施以動脈導管支架植入術,供應下半身血流。術後恢復良好,待體重增加至約4公斤時,進行全矯正手術,目前恢復良好,無須進行第二次之介入治療或手術。這樣的創新我們也將它發表在美國心臟介入學會的官方期刊(Lin MC et al. Hybrid therapy for interrupted aortic arch with aortopulmonary window in a low birth weight infant. Catheter Cardiovasc Interv. 2011 15;78(6):945-7.),與同業分享,希望能造福類似的病患。 心導管介入治療 成人先天性心臟病免開刀之苦 在心導管介入治療還為發達的年代,很多人因為畏懼開心手術,而將先天性心臟病留著沒有治療,直到中老年開始出現肺高壓、瓣膜逆流、或心臟衰竭的症狀,近年來從心房中膈缺損以及開放性動脈導管的心導管介入治療,幫忙了很多這一類的病患,使他們免於開刀之苦,又可以解決他們的心頭大患。近年來比較大的進展是在心室中隔缺損的心導管封堵,最早我們由第一代安普拉茲動脈導管封堵器(ADO I)到第二代(ADO II)的非適應症應用到這兩年來已可使用健保給付同時是適應症應用的心室中隔封堵器(LifeTech Inc.),使得成人先心病的心導管治療更加的完整。 在成人結構性心臟病的範圍內,我們一些特殊的病例,也發揮我們的專長來協助心臟內科或心臟外科醫師解決難題,例如主動脈弓狹窄、人工瓣膜之瓣周漏、心肌梗塞後因心肌壞死產生心室中隔大缺損,生命徵像微弱,我們的團隊日前特別南下到臺中榮總嘉義分院,與分院的心臟科醫師合作,以心導管介入的方式放置關閉器封堵心室中隔缺損,術後復原良好。(圖一) 心臟跨科團隊 提供最完善的服務 對於新生兒病危型先天性心臟病,臺中榮總目前由產前的高層次超音波檢查、產後之新生兒重症加護團隊、小兒心臟介入治療到小兒心臟外科以及心胸外麻醉提供一個由產前諮詢、產後介入治療到術後長期追蹤的團隊合作照護模式,期望能提供這樣危急的新生兒良好有效率的治療並陪伴他們平安長大。成人的結構性心臟病,臺中榮總提供了一個由兒童心臟科、心臟內科及心臟外科跨團隊的整合照護模式,同時也將醫學中心高端的技術直接外展到分院執行,希望能對需要的病患,提供最完善的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