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陳倩姿
《臺中醫林》與臺中醫界一起走過25年,歷經七位理事長、九屆理監事會,從1到100,不僅象徵四分之一世紀的漫長歲月,也代表我們已經承受100次雜誌出刊前的陣痛,這是一個何其美妙又動人的數字!一路走來,其中的滋味點滴在心。25年間公會會員人數從1600人到4000人, 100期的《臺中醫林》扮演言責的角色、溝通的平台,紀錄大家一起走過的腳印,一同面對的困境,和共同分享的歡樂時光。
1995年2月28日那天,公會像是炸開的鍋子,沒有宣導期的全民健保直接上路,「公會擠滿人、影印機整天沒停過,會員全部急著跳腳,連要蓋紙本健保卡的印章尺寸、內容都沒搞清楚…」那時還是幹事的葉文娜記憶深刻的那一天,「會務人員忙到一口水都沒喝…。」 健保紛亂上路 醫藥分業街頭抗議 當時的公會理事長林高德在《臺中醫林》寫下:「3月1日開辦創造了醫療歷史上很多紀錄,從來沒有這麼多的門診病人在週一、週二排隊就醫…醫界同仁被趕上場,一面扮演角色,一面懷疑如何演下去…。」他以「未足月胎兒誕生」比喻健保體質先天不良。 果然,先天不良再加上後天失調,終於爆發了醫師史上首次上街頭抗爭事件。全民健保實施二年後醫藥分業上場,因為全民健保病患大量萎縮的基層診所痛失調劑權雪上加霜,終於被逼上街頭要求當時的衛生署長張博雅下台,時任公會理事長的廖仁在《臺中醫林》質問衛生署:「取悅李總統!欺騙民眾?」雜誌以圖文記錄了頭巾、白袍、旗海的醫界覺醒。 921集集大地震 臺中醫界推進災區 921集集大地震的驚心動魄和救人刻不容緩,翻開《臺中醫林》秒回現場;「全院紅色333大呼叫,半夜2點我騎車奔回醫院,一車一車傷患沒停過,地板血跡斑斑來不及拖,電腦、電力和通訊系統全部停擺,邊CPR邊送醫院的患者一直來…」中國附醫急診蘇柏熙寫下當時情況。本會常務理事陳萬得放下診所投入救災,「具護理師身分的內人火速到診所準備點滴、止痛藥、抗生素、鎮定劑…裝箱打點後,細心的太太硬在背包裡塞了外套、睡袋、漱洗用具準備長期抗戰。」當時公會理事長蔡文仁在隔天深入災區了解狀況,號召臺中市醫師成立醫療團配合衛生局與日本過來救災團隊推進災區。 實施總額預算 文場武場保點值 2001年西醫基層總額上路,當時「整個健保制度在風雨中飄搖,隨時都有崩盤破滅的危險。衛生署為了避免健保財務破產,才推出總額預算制度…」蔡文仁在理事長的話寫下「心雖不願,期待突破僵局」的無奈。總額上路後點值卻是一路0.8、0.7、0.6下滑…深不見底,醫界決定文場武場一起來。1995年3月3日下午,本會理事長王金明隨同全聯會一起進到行政院拜訪當時行政院長謝長廷,就健保財務改革進行雙向溝通。武場則在4月20日由新任理事長高大成帶隊,揪眾上街頭抗議「有限給付無限服務」的健保要求。 《臺中醫林》詳實記錄下會員心聲及街頭點滴。 醫療糾紛覺醒 實現醫療法82條修法 全民健保制度伴隨著台灣社會的快速變遷,醫病之間的對立日益嚴峻,醫療糾紛帶給醫界的痛苦指數和防禦性心態愈來愈大,最嚴重狀況是台灣每天有1.5名醫師被告。為拆解可能導致社會、醫界及法院三輸的賽局,十餘年來本會歷屆理監事不間斷地邀集醫界、法界及相關專家探討及呼籲,《臺中醫林》上篇篇擲地有聲。 終於,臺中市地方法院下定決心,醫療庭長陳學德找來同是山友的本會理事陳正和表達改革想法,這個提議立即獲得當時理事長羅倫檭的全力支持,「2013年第一季醫事法律專業研習」在台中地方法院司法大廈開課,吸引醫界和法界超過200人報名,「醫療調解試辦制度」起步。《臺中醫林》78期主題深度報導並專訪臺中法院院長李彥文、醫療庭長陳學德及調解庭長顏世傑,為醫療糾紛改革之路終於走到醫療法82條修法過程,留下完整緣起紀錄。 樂活醫林 會員撰稿美好分享 在整體醫療大環境的衝擊和丕變下,醫界生態25年來也有很大的轉變,地區醫院減少,聯合診所快速增加,單打獨鬥的診所也紛紛加入社區醫療群。總額預算、人數限診…,某個程度讓醫師成為領薪的上班族,多做無益不如走出診間走入大自然。再者,新生代醫師對於生活品質和工作的觀念迥異於前輩,公會社團多元化蓬勃發展。《臺中醫林》的「樂活醫林」單元,期期有會員的美好分享,藝術、生活、旅行、教育、美食、運動、攝影…, 篇篇真誠精彩。 醫療和生活之外,當然,醫界新知更是《臺中醫林》的重要單元。本會會員臥虎藏龍,每期根據議題邀請會員撰稿分享的專業領域新知,是會員最喜愛的單元之一。近年來醫學科技爆發成長,本刊編輯會議中,理事長及輪值理監事莫不燒腦提供探討主題。3D列印、醫療機器人、醫療APP、綠建築醫院、雲端醫療..無不趕上潮流,走在潮流前端為會員提供科技新知。 風雨後陽光露臉 醫界團結一條心 臺中醫林在1994年創刊,彼時正是健保實施前一年。回頭檢視25年臺中醫界一同走過的路,再比對今日的現況,赫然發現,當日看似過不去的風風雨雨、憤慨挫折,莫不在前人一棒棒的努力和付出下,關關難過關關過;看似要走到火車碰壁的驚險路況,在政府和醫界攜手合作中一一找出化解之道,「鐵軌鋪好火車就開過來」。紛擾、困難憂慮仍然會繼續,但是,從回顧中我們知道風雨後陽光總會再度露臉。 醫林人物佳句—「要當醫師之前先學做人」~洪孔達/前臺中市醫師公會理事長 <1994, 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