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劉茂彬
長照2.0計畫以在地化和社區化的精神,透過健康醫療、生活照顧和預防保健的整合,希望達成長照政策在地老化的目標。這項計畫將整合前端預防保健、減緩失能、在地成功老化、促進長者健康福祉,提供多目標社區支持服務,銜接最後的在宅醫療和安寧照顧。在推動上,長照2.0將以社區整體照顧模式,透過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A級),複合型日間服務中心(B級)及巷弄長照站模式(C級),布建連續性的服務據點,建立多層級的服務網絡,讓民眾在自家附近巷弄就可獲得服務。
機會 醫療體系在長照2.0角色
長照1.0提供八大項服務 分別是照顧服務(居家服務、日間照顧及家庭托顧)、交通接送、餐飲服務、輔具購買、租借及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居家護理、居家及社區復健、喘息服務、長期照顧機構服務。
長照2.0本著創新、整合與延伸的精神和概念,擴大為17項服務,除原有八項外增加失智症照顧服務、原住民族地區社區整合服務、小規模多機能服務、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據點、成立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複合型日間服務中心與巷弄長照站、社區預防性照顧,預防失能或延緩失能之服務(如肌力強化運動、功能性復健自主運動、吞嚥訓練、膳食營養、口腔保健),延伸至出院準備服務,居家醫療。 無論是長照1.0或長照2.0主要以高齡者(包括失能者)的照顧,著重在以社工體系為主的生活照顧,醫療體系除了在居家醫療、居家護理和復健之外,角色功能有限,但隨者高齡者增加,失能盛行率可能提高,醫療體系在長照2.0的角色日趨重要。
社政與衛政服務的整合
高齡者的長期照護需要非常多的整合服務,由於進入長照體系接受照顧的個案多半是因為多重疾病出現併發症的結果,因此是一群兼具多重疾病與身心失能的個案,這些具有多重複雜照護需求的個案是最需要整合照護的對象,除了醫療服務之外,更需要照顧服務,且這些所有的服務必須要在整合的平台上進行。
我國目前醫療與長照服務切割的作法不甚理想,過去的調查發現我國長照個案每年平均住院的比例高達77%,大都因為肺炎與泌尿道感染的問題,代表醫療服務與長照體系應該要更全面的推動整合服務,才能為長照個案提供優質的照顧服務,進而提升其生活品質。由於長照服務的特性,往往提供者需具備多專業的能力來執行多重角色,如直接服務提供、諮詢、評估、轉介、個案管理、創新等。
應考慮採取包裹式支付制度
因此我們長照服務輸送可朝以下幾點來努力:1.強化急性醫療、急性後期照顧與長照制度的連結,達成連續性照顧,並考慮採取包裹式支付制度以結合機構、居家及社區照顧服務,確保服務提供的連續性與品質。 2.加強服務提供者專業間的連結。長照需求產生與否,關鍵因素是急性醫療體系當責醫療能否做好,以避免及限制失能發生。然而隨著以往慢性疾病預防與控制、急性醫療治癒為目標的醫療典範,轉換到以功能復健為主的照顧模式。
建制資料庫確保服務品質
4.政府可透過照顧管理系統將評估、給付判定、照顧計畫、可提供之資源地理資訊系統、品質監控、稽核、剖析、精算分析等資訊化並建制資料庫,運用巨量資料以利各服務方案評估、分析決策並確保服務品質。 5.衛生福利部計畫長照局,能否有效整合出醫療、護理、社工等間的歧見。此外,各地方政府是否能建立共識,地方資源是否足夠,也是社政與衛政得以整合成功關鍵所在。
挑戰 長照2.0未來可能面臨最大挑戰
一、建立有效率的長照制度
非政府組織團體常常要等待政府經費下撥才能啟動工作,而且非政府組織也缺乏足夠財源去墊付政府撥款前的運作經費,最後的結果就是創造了一個欠缺競爭、欠缺效率也欠缺規模的服務體系,更糟的是民眾因此沒有辦法獲得足夠的照顧。因此,建構一個多元而有效率的長照服務體系,並且能深入社區與家庭照顧高齡長者是長照2.0最大挑戰之一。
二、培育多專業跨領域長照人才
人才培育的制度,除了給予訓練也要使其從工作中獲得成就感,例如成立照服員自身的訓練體系,給予資深照服員考核及認證,使得資深照服員成為師資,照服員自己來訓練照服員,以增加其工作成就感,並在一定工作時間後,找到自己的專業認同。長照人才培育政策除了多元專業人才的培育管道,應開創多專業、跨領域的學習辦法,鼓勵各種跨領域學程、建立數位學習平台,透過跨專業學習,使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具多專業的照護人員。
三、財務規劃的適當性與穩定性
合理的支付標準與調整機制也是長期照顧費用估算準確度與穩定性的影響因素,因此在決定支付標準時,必須瞭解服務提供者的各項服務的成本結構,方能研擬合理的支付標準與調整機制。長期照顧制度無論採行社會保險制或稅收制,支付標準與調整機制的設定都不應該背離上述原則。
四、空間使用的法令鬆綁
五、產業發展的落實
因此台灣民間業者應換個角度思考,長照2.0的17項服務是政府承諾民眾的基本生活照顧,在這17項之外仍有許多服務能提升長照品質,存在長照保險與民眾自費的可能市場,產業發展與落實應朝此目標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