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過每一陣風雨
為臺中市醫界喝彩!!!
2021 T.C.M.A 醫療奉獻獎 Medical Contribution Award
社團法人臺中市醫師公會 2021年第一屆 青年醫師獎 T.C.M.A. Young Physician of the Year
瞄準醫療新趨勢 帶著中榮打國際盃
疫情教會我的一堂課
全人照護 是重症治療最重要關鍵
COVlD-19治療藥物講道理 新冠肺炎治療藥物的進展
肺部復健 治療COVID-19患者最後一哩路
後疫情時代 糖尿病防治應與國際同步
新冠肺炎病毒 COVlD-19疫苗全攻略
抗疫模範生 層層隔離衣見真情
焦慮要說出來 懂得尋求協助
前所未有的困境 基層診所求生記
面對未來挑戰 變!變!變!
菜單成本概念 撐住暫時變化
ENT門可羅雀 覺悟中觸類旁通
唯有攜手幫忙 我們才能得救
醫病關係上雲端 爭聲量
青光眼 已非不治之症 看過來,青光眼的預防、保養、治療
【醫林短波】
健保會新任務 不能總在討價還價
從醫半世紀 跨足美國根落鄉土
疫難忘
贍養費?剩餘財產分配?
致醫舞者 Shall We Dance
【數字說話】 臺中市每四名醫師就有一位女醫師
息燕歸檐靜 飛花落院閒
七十歲鋼琴夢 一樣心馳神往
桌球英雄出少年 林昀儒當之無愧
羽球麟洋配 臺灣史上首面奧運金牌
暖心又暖胃
高明寺 交響曲
 
(區域醫院)
抗疫模範生 層層隔離衣見真情

文 / 謝佳珍  澄清綜合醫院中港分院呼吸照護中心主任

 
每一年五月第二個星期天,都是屬於感恩的母親節,今年的母親節特別不一樣,因為母親節是5月9號,而5月10號,疾管局公布三例本土個案,分別為華航機師,防疫旅館員工,與一位確診者的家人,在這之後,疫情逐漸蔓延擴散。而今年的五月,就這樣被劃分為疫情前、疫情後,母親節也成了這段時間,我最後一次的家庭聚餐。

每個病人身上   都是令人心碎故事
五月下旬,疫情愈演愈烈,衛生局開始要求醫療單位需要成立專責重症病房,醫院內部經過許多的溝通,協調,調整,最後決定由呼吸照護中心的團隊,加上支援的護理人力,利用呼吸加護病房,及呼吸照護中心的空間,成立可以收治最多10位病患的專責重症病房。
在決定之後,醫院許多單位都馬上來幫忙,工總務忙著改造環境, 創建符合微負壓且滿足感控需求的病房。開專責的前一天,周思源總院長及許多長官忙著檢視感控動線與人員配置,許多人忙著為我們加油打氣,而我們忙著將病人轉去合適的單位,並且告訴自己,明天將是全新的一天。
這一切可說是從零開始,在照顧病人的同時,需要不斷地調整作業流程,改善照顧病人的環境,改善護理站讓我們更容易工作,這些都是全新的挑戰。但是,真正讓我感到衝擊的,不是這些從零開始的壓力,不是要帶領團隊快速進入狀況同時保障自己安全的責任,而是每個病人身上令人心碎的故事。

每一個醫療行為    都變得困難無比
我以為我們不過就在做自己最習慣的事情:照顧呼吸衰竭的病人,但是每一通病情解釋的電話,彷彿進入了另一個世界,這個世界的人們被迫分離,隔離在不一樣的地方,擔心著自己可能是下個發病的人;擔心著生病的家人是否能夠痊癒,擔心著下一次的團聚是否會是一個完整的圓;擔心沒有染疫的家人是否之後也會轉為陽性…,這一切的一切,揭露疾病的無情,生命的脆弱。
可以運用的藥物有限,但團結,是最好的解答,即使在層層防護下,每一個醫療行為都變得困難無比,但是團隊中所有的人都有共同的盼望-盼望自己和病人都能安全,因此護理師們沒有因為不方便,降低任何標準;為了避免清潔人員不熟悉感控流程或不小心影響儀器設備,單位的副護理長,扛起清潔病室的責任,降低環境的危險;對於每一位來幫忙的放射師,清潔人員,被服人員等等,主動的提供協助,避免感染,在許多的細節裡,我看到努力與團結,看到對病人與同事的在乎,看到醫療人員最可貴的精神:「永遠把病人當個人」。

受到許多幫助   民眾捐獻醫療防護設備
這些對人性的尊重,關懷,沒有因為工作中所有的不舒服而消失;我們和病人的距離,也沒有因為層層的隔離衣而遠離。我們像一群園丁,彼此合作,共同的目標就是照顧好這個花園。是這樣團結而正向的氛圍,支持著每個人的決心。在這段期間,我們也受到許許多多的幫助:院方對我們有求必應;民眾捐獻醫療或者防護設備,提供各種美食,這一切讓我們深深知道自己不孤單,也因為全民的配合,疫情很快得到控制。
每一年的8月8日,都是父親節,今年的父親節特別不一樣,隨著7月27日疫情降二級,餐廳逐步開放有條件的內用,我們開始學習在疫情下的生活,在疫情下的慶祝,因為全民的團結,我相信台灣會繼續寫下防疫模範生的劇本,我們不僅有效防堵超過一年,即使疫情爆發,也能快速控制,因為團結,是最好的解答。

圖說
1~3. 在層層防護下,每一個醫療行為都變得困難無比,可以運用的藥物亦有限。團結,是最好的解答。
4. 澄清醫院重症病房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