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年五月第二個星期天,都是屬於感恩的母親節,今年的母親節特別不一樣,因為母親節是5月9號,而5月10號,疾管局公布三例本土個案,分別為華航機師,防疫旅館員工,與一位確診者的家人,在這之後,疫情逐漸蔓延擴散。而今年的五月,就這樣被劃分為疫情前、疫情後,母親節也成了這段時間,我最後一次的家庭聚餐。
每個病人身上 都是令人心碎故事 五月下旬,疫情愈演愈烈,衛生局開始要求醫療單位需要成立專責重症病房,醫院內部經過許多的溝通,協調,調整,最後決定由呼吸照護中心的團隊,加上支援的護理人力,利用呼吸加護病房,及呼吸照護中心的空間,成立可以收治最多10位病患的專責重症病房。 在決定之後,醫院許多單位都馬上來幫忙,工總務忙著改造環境, 創建符合微負壓且滿足感控需求的病房。開專責的前一天,周思源總院長及許多長官忙著檢視感控動線與人員配置,許多人忙著為我們加油打氣,而我們忙著將病人轉去合適的單位,並且告訴自己,明天將是全新的一天。 這一切可說是從零開始,在照顧病人的同時,需要不斷地調整作業流程,改善照顧病人的環境,改善護理站讓我們更容易工作,這些都是全新的挑戰。但是,真正讓我感到衝擊的,不是這些從零開始的壓力,不是要帶領團隊快速進入狀況同時保障自己安全的責任,而是每個病人身上令人心碎的故事。 每一個醫療行為 都變得困難無比 我以為我們不過就在做自己最習慣的事情:照顧呼吸衰竭的病人,但是每一通病情解釋的電話,彷彿進入了另一個世界,這個世界的人們被迫分離,隔離在不一樣的地方,擔心著自己可能是下個發病的人;擔心著生病的家人是否能夠痊癒,擔心著下一次的團聚是否會是一個完整的圓;擔心沒有染疫的家人是否之後也會轉為陽性…,這一切的一切,揭露疾病的無情,生命的脆弱。 可以運用的藥物有限,但團結,是最好的解答,即使在層層防護下,每一個醫療行為都變得困難無比,但是團隊中所有的人都有共同的盼望-盼望自己和病人都能安全,因此護理師們沒有因為不方便,降低任何標準;為了避免清潔人員不熟悉感控流程或不小心影響儀器設備,單位的副護理長,扛起清潔病室的責任,降低環境的危險;對於每一位來幫忙的放射師,清潔人員,被服人員等等,主動的提供協助,避免感染,在許多的細節裡,我看到努力與團結,看到對病人與同事的在乎,看到醫療人員最可貴的精神:「永遠把病人當個人」。 受到許多幫助 民眾捐獻醫療防護設備 這些對人性的尊重,關懷,沒有因為工作中所有的不舒服而消失;我們和病人的距離,也沒有因為層層的隔離衣而遠離。我們像一群園丁,彼此合作,共同的目標就是照顧好這個花園。是這樣團結而正向的氛圍,支持著每個人的決心。在這段期間,我們也受到許許多多的幫助:院方對我們有求必應;民眾捐獻醫療或者防護設備,提供各種美食,這一切讓我們深深知道自己不孤單,也因為全民的配合,疫情很快得到控制。 每一年的8月8日,都是父親節,今年的父親節特別不一樣,隨著7月27日疫情降二級,餐廳逐步開放有條件的內用,我們開始學習在疫情下的生活,在疫情下的慶祝,因為全民的團結,我相信台灣會繼續寫下防疫模範生的劇本,我們不僅有效防堵超過一年,即使疫情爆發,也能快速控制,因為團結,是最好的解答。 圖說 1~3. 在層層防護下,每一個醫療行為都變得困難無比,可以運用的藥物亦有限。團結,是最好的解答。 4. 澄清醫院重症病房團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