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林志鴻 臺中市醫師公會副秘書長
醫療環境變遷快速,網路訊息多元而氾濫,醫病關係也日趨於複雜。開業以來,歷經多次天災、疾病、政策之挑戰,以及醫病間的互動。發生了很多有趣、感人、或令人省思的故事。特在此回顧一二與大家共享。
少子化,老人化,看診常是三代同堂
幼兒很寶貝,常是一人看病,多人陪診。時常出現三代甚至四代同堂的情形。雖然熱鬧,但常須找出主要照顧者(通常是婆婆或外婆),好問出口供,予以診治。
晚婚雙薪多,離婚率高,單親家庭或隔代教養增加 幼兒看診,多由爺爺、奶奶、褓姆或單親父母帶來。有些父母與子女年齡差距大,常被誤認為祖孫關係。有些老父親,帶著小三或年輕媽媽(多為新住民),抱著幼兒來看診,被誤為是三代同堂。所以問診需小心,解釋病情及用藥需費心,才不會凸槌。曾發生幼兒發燒, 爺爺卻將退燒塞劑切片給口服;也曾發生幼兒便秘, 奶奶將浣腸甘油球剪開供口服的,令人捏把冷汗。 診所意外成為時空交會點
曾有十多年未見的親朋好友或昔日同窗在此見面;也有離婚後多年,卻各自帶著小孩看病而見面的。印象較深刻的是,三年前曾有一位單親爸爸及單親媽媽因各帶幼童候診而認識,進而結緣結婚的,可惜我未能參加他們的婚禮。
童言童語 透露父母的感情祕密
曾有一位五歲小男孩,平日聰明活潑,有一天因發燒腹瀉,被媽媽帶來看診,問其為何拉在褲子裡? 這位誠實的小朋友,當場回應說,有一位時常來家的年輕阿姨找爸爸洗澡,他無法使用浴室,才會如此……。結果沒多久,父母就真的離婚了……
病人百百種 亦師亦友還有借錢拉保險 家庭醫師與患者或家屬因彼此信賴,亦師亦友, 互相照應也是常有的。但也遇過病人或其家屬藉由看病至診間,而請求借錢、募款、贊助廣告、推銷產品、拉保險,甚至作媒的…… 難忘逝兒父淚謝 記得1998 年腸病毒71 型流行時期,某天晚上有位父親抱著十月大的發燒男嬰來就診,除了哭鬧,並無特殊症狀,但解開尿布後,發現左腿比右腿無力。當下即向其父親解釋病情,並迅速轉診至某醫學中心之兒童加護病房,並請照護醫師多加關照,沒想到三個月後的某一天,這位父親忽然來到診所,很傷心地告知小朋友往生訊息,並再三地含淚叩謝,真是令人動容…… 兒童是未來主人翁,也是醫病關係的焦點 幼童生病初期症狀常不明顯,卻進展很快。身為醫師,除了加強醫療專業及溝通技巧外,只要用心、費心、同理心,相信仍會展現更多正能量,譜出更多動人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