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事長的話-盡全力協助推動「分級醫療,雙向轉診」政策
會務報導-臺中市醫師公會第二會議室 驚喜中揭幕啟用
2018年度分區聯誼會 圓滿完成 轉診、醫療群整合和分級醫療議題提出報告和分享
分級醫療 一起動起來 基層診所做好準備 大醫院積極配合
臺中生技產業 區域聯盟團體戰 「中台灣微創醫材與智慧輔具聯盟平台」國際戰略分享
托老一條龍 幸福長照in臺中 長照2.0大改革,臺中10大創新作為
專訪九十四歲巫永德顧問 永綻初心 相依公會一甲子
白袍人生 無所不在的感動
19年前的槍擊案 居家醫療看見慈母的愛…… 癱瘓的白鴿 揮不動的翅膀 
二十年前的遺憾 最沉痛的一課
喜悲故事多 社會縮影在診間 
行醫三十年 相聚不是偶然
為病患吃素 驚危轉康復
我記得急救當天…… 每一位醫師和護士的臉孔 
甲狀腺切除 脖子無疤痕不再是夢
3D列印醫材 醫生也是科學家
趙宗冠彩繪 南印度六大世界遺產巡禮
恭喜我吧! 日子可以隨心所欲了
美國自助行 趕上櫻花季
臺中醫林跨歩100邀稿
綠島長泳 頓悟世間紛擾是多餘綠島長泳
高爾夫球賽成績
社區診所跟診 另一番風情
社區醫學 看見溫暖正能量 社區醫學見實習之旅 打開治病以外的視野
老街巡古 剔透化幻玻璃心 春景踏青 北埔竹南一日遊
 
喜悲故事多 社會縮影在診間

文 / 林志鴻 臺中市醫師公會副秘書長

醫療環境變遷快速,網路訊息多元而氾濫,醫病關係也日趨於複雜。開業以來,歷經多次天災、疾病、政策之挑戰,以及醫病間的互動。發生了很多有趣、感人、或令人省思的故事。特在此回顧一二與大家共享。

 
少子化,老人化,看診常是三代同堂
 
幼兒很寶貝,常是一人看病,多人陪診。時常出現三代甚至四代同堂的情形。雖然熱鬧,但常須找出主要照顧者(通常是婆婆或外婆),好問出口供,予以診治。


晚婚雙薪多,離婚率高,單親家庭或隔代教養增加

幼兒看診,多由爺爺、奶奶、褓姆或單親父母帶來。有些父母與子女年齡差距大,常被誤認為祖孫關係。有些老父親,帶著小三或年輕媽媽(多為新住民),抱著幼兒來看診,被誤為是三代同堂。所以問診需小心,解釋病情及用藥需費心,才不會凸槌。曾發生幼兒發燒, 爺爺卻將退燒塞劑切片給口服;也曾發生幼兒便秘, 奶奶將浣腸甘油球剪開供口服的,令人捏把冷汗。


診所意外成為時空交會點
 
曾有十多年未見的親朋好友或昔日同窗在此見面;也有離婚後多年,卻各自帶著小孩看病而見面的。印象較深刻的是,三年前曾有一位單親爸爸及單親媽媽因各帶幼童候診而認識,進而結緣結婚的,可惜我未能參加他們的婚禮。


童言童語 透露父母的感情祕密
 
曾有一位五歲小男孩,平日聰明活潑,有一天因發燒腹瀉,被媽媽帶來看診,問其為何拉在褲子裡? 這位誠實的小朋友,當場回應說,有一位時常來家的年輕阿姨找爸爸洗澡,他無法使用浴室,才會如此……。結果沒多久,父母就真的離婚了……

病人百百種   亦師亦友還有借錢拉保險

家庭醫師與患者或家屬因彼此信賴,亦師亦友, 互相照應也是常有的。但也遇過病人或其家屬藉由看病至診間,而請求借錢、募款、贊助廣告、推銷產品、拉保險,甚至作媒的……


難忘逝兒父淚謝

記得1998 年腸病毒71 型流行時期,某天晚上有位父親抱著十月大的發燒男嬰來就診,除了哭鬧,並無特殊症狀,但解開尿布後,發現左腿比右腿無力。當下即向其父親解釋病情,並迅速轉診至某醫學中心之兒童加護病房,並請照護醫師多加關照,沒想到三個月後的某一天,這位父親忽然來到診所,很傷心地告知小朋友往生訊息,並再三地含淚叩謝,真是令人動容……


兒童是未來主人翁,也是醫病關係的焦點

幼童生病初期症狀常不明顯,卻進展很快。身為醫師,除了加強醫療專業及溝通技巧外,只要用心、費心、同理心,相信仍會展現更多正能量,譜出更多動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