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林鴻志 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新生兒科主任
拜社群網路的便利之賜,自從在FB開啟了個人的專頁,和許多失聯的新生兒及早產兒的家長聯繫上了,透過專頁我們互相分享傳遞訊息。過去的小小病童們,不再是懷中的小寶寶,時間讓他們成長茁壯,各有各的天空,有的已經結婚生子,都當爸媽了,更有的已經開始踏上行醫之路。
小兒科病房滿床 建議讓孩子回家觀察
在我心中始終有幾個忘不了的病童,李小妹是其中之一。9個月大的李小妹因發燒兩天,體溫高達39度,有輕微腹瀉的症狀,經人介紹來院就診,身體檢查和精神活力都還可以,食慾稍差,奶量每餐也可喝到180cc,咽喉微紅,推測可能是病毒感染或尿路感染。輪到她就醫時已近中午,我先為她檢測白血球,檢測結果,白血球只有2800、中性球是920、血小板11萬。
我向家屬解釋李小妹可能是病毒感染,但因中性球較低隨時可能出現繼發的細菌感染。當時,小兒科病房處於滿床狀態,沒有床位可以安置她,鑑於醫院裡的細菌毒性更強,再加上她的父母年輕且看起來有一定的教育程度,住家距離醫院的車程也不遠,所以我建議他們先帶孩子回家觀察,並特別提醒若出現活動力或食慾減退的現象就可能有細菌感染,一定要馬上就醫。 醫病雙向溝通 應確認家屬完全明白
經過解釋,她父母點頭表示了解,未料兩天後傳來了噩耗。鄰近區域醫院的醫師友人來電告知,李小妹因敗血性休克走了!我驚訝難過得說不出話來,和家屬聯繫後得知,李小妹在回家後的第2天便開始活力減弱,幾乎不願意進食,家屬怕她被感染,所以不敢帶回醫院就診,媽媽還一直用湯匙試著餵她吃點東西。直到晚上有朋友去她家拜訪,覺得孩子不對勁才緊急送醫,沒想到第3天就因敗血性休克而結束了短暫的一生。
我真的無法置信,雖有解釋並一再提醒,但家屬選擇性的認知,只聽到醫院有許多細菌便不敢就醫,終究釀成悲劇。這個慘痛的案例,讓我深感和家屬詳細而雙向的溝通有多麼重要,所謂溝通絕不是單向的說明而已,必須清楚確認家屬已完全明白也確實了解。
過去遺憾經驗 年輕醫師不再重蹈覆轍呢
20多年了,每逢歲末冬藏的季節,我都會遙祭李小妹並再次省思,我是否已經能和家屬做好雙向溝通呢?我是否有教導好我的學生,讓他們在行醫時也具備雙向溝通與理解的能力,以避免悲劇的再次發生呢?我們能不能建立更好的教學制度,將過去遺憾的經驗深印在年輕醫師的腦海中,讓他們不再重蹈覆轍呢?
行醫30多年了,每次想起這些失敗而痛苦的經驗,我就更加感謝每一位病童及家屬,因為沒有他們的託付,學醫要從何開始?沒有他們的信任,醫學又要如何進步?我總是深切的自我要求,治療每個孩子都要全力以赴,也這樣教導及鼓舞著年輕的醫師,並且期盼病人及家屬都能尊重與信任醫師,以創造醫療雙贏甚至多贏的結果。 【轉載自中國醫訊第163期】 |